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 » 旅游农业 » 正文

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25  浏览次数:101
核心提示:论文摘要: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是推动杭州旅游经济纵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
 论文摘要: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是推动杭州旅游经济纵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着重分析研究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与杭州旅游经济纵深发展的互动关系、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目标定位,并提出今后的相应对策
关 键 词:景观廊道 发展 旅游经济

 杭州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是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自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盛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杭州神秀所钟,风景如画,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众多,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众多景点或神秘奇异、内蕴深沉,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青水秀、风情万般。 

    如何在21世纪实现杭州“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总目标,如何发展作为“朝阳”产业的风景旅游业。本文试从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出发,着重分析研究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对推动杭州旅游经济纵深发展的互动关系、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目标定位,并提出今后的相应对策。 

    一、保护开发西湖群山资源对杭州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 

    1.西湖山体文化景观廊道涵义及经济资源分析概览 

    西湖山体文化景观廊道是集生态与环境、休闲与教育及文化遗产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线性景观元素,包括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各山景游步道及盘山公路,它们是旅游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烙印。从早期的古蹬道,到历年来陆续修筑的山景游步道及盘山公路,使众多具有数千年或数百年历史的文化遗迹如明珠般闪烁其间。但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交通方式的多样性,尚有许多历史景观或被人为切割、或被遗忘湮没,即使许多景点被列入地方、国家乃至世界级的保护文物,但它们早已成为一些与原有旅游环境和脉络相脱离的散珠,日渐失去其应有的神韵。资料显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拥有山体面积57268亩,印证杭州古城文化的精粹所在大半隐没于西湖的群山峻岭。因此,将这些散落的明珠通过景观廊道串联起来,使西湖山体各景点串珠成链,连景成片,从而尽早展露西湖的“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完美凸现杭州“精致和谐,开放大气”的城市形象。 

    2.当前发展山体旅游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①、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灵峰、北高峰、老和山、十里琅珰、虎跑后山、九溪、云栖竹径、五云山、棋盘山、凤凰山、玉皇山、南屏山、九曜山、吴山等近20公里山道全线贯通。这是近二十年来对西湖山林游步道及游览服务设施进行的首次大规模整修改造。 

    ②、有着许仙和白娘子美妙传说的千年名塔雷峰塔、演绎梁祝爱情千古绝唱的万松书院等山景的重建和复建,钱塘江边月轮山“六和塔”景区和云栖竹径的扩建,吴山景区的二期启动,梅竺隧道的开通及开辟西湖南线交通新干线——九曜山隧道的动工,西湖三大旅游项目的实施,已给发展西湖山体文化景观廊道奠定了基石。 

    ③、缓和假日经济的“井喷”现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出现了中国特有的旅游现象“假日旅游”。假日旅游人流最集中的是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3个“黄金周”期间。2001年西湖风景区接待游客1904万人次,其中假日“黄金周”期间接待人数占全年1/5强。假日旅游带来了庞大的客流量,但这种严重脱离常态的非均衡经济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突如其来的巨大客流超越了现有接待服务设施的承载力,引起局部性的不适应;有关接待服务的应急设施和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产生局部性的无序现象;由于消费过于集中,部分服务性行业服务质量下降。因此,随着假日经济的热启动,杭州加大了对山体旅游的投资力度,从而确立了山体旅游对推动杭州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实践证明,山体旅游热已成为缓解杭州以西湖为核心的旅游接待压力的大手笔之作,这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业购物、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甚至还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山体旅游热的持久,大量从事旅游景点商业企业管理的人才被量才录用,既强化了队伍建设,提高了旅游业队伍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就业高峰期“人满为患”所带来的不安定因素。 

    3.构筑山体文化景观廊道与发展杭州旅游经济的互动关系 

    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曾经讨论过,旅游到底是经济还是文化,当时于光远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后来,孙尚清先生组织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时提出一个观点,说“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到发展的成熟阶段是文化——经济产业”。这是两个功能重心的调整,也是一种性质的转化,更是发展山体文化景观廊道的意义所在。 

    在构筑文化景观廊道与加速杭州旅游经济发展中,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的互动关系。山体文化景观廊道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发展旅游经济就是生产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 

    山体文化景观廊道本身集文化、观光、休闲、生态于一体,是发展杭州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杭州三面云山、一面临城、中涵碧水,西湖文化已名冠天下,而西湖三面群山资源仍待字闺中,其开发的潜力尚处在初级阶段,将直接影响杭州旅游经济的纵深发展。 

    二、面对“大杭州、大旅游”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如何构筑西湖群山景观廊道 

    旅游业要实行可持续发展,傅文伟教授等在《旅游业的环境问题和非持续性发展》一文指出:它是指在不损害生态持续性、旅游地居民利益的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又满足下一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也就是说旅游发展必须克服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这样,山体旅游作为纯粹的生态旅游便应运而生。西湖群山景观廊道的建成和发展,是应对城市化日趋发展带来强大客源市场的扩容器,是实现“大杭州、大旅游、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发展山体景观廊道给杭州旅游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时代,旅游是现代城市产业板块群中最具活力、发展势头最为坚挺的龙头产业之一。 

    杭州在工业文明加速发展的今天,依然保留着部分历史遗留的柔美水性特质。城市建筑、道路布局、园林空间、绿化植被,连同文化和人性交织成秀丽、典雅、自然、宁静的特有品质,这是在我国乃至国外的著名城市中都数一数二的城市秉性,这也正是杭州可以非常突出地打造生态品牌的有利条件。 

    西湖群山廊道所蕴含的丰厚历史内涵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杭州旅游经济的内在推动力量。杭州旅游在文化建设上所作的努力,通过旅游不断提高城市社会群体的文化保护意识,尤其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并能促进文物保护工作从被动转向主动,变静态保护为动态保护。 

    2.发展山体景观廊道的目标市场定位 

    杭州发展旅游经济有四大优势所在:一是有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等历史文化的优势;二是有三江两湖一山国家级风景旅游资源和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宋城、杭州乐园、山里人家等休闲娱乐主题公园的资源优势;三是联合国“最佳人居奖”和国际花园城市所代表的人居环境优势;四是与上海咫尺相隔的长江三角洲的区位和市场优势。 

    发展山体文化景观廊道,定位群体是中老年和学生族。主要是由于:中老年群体退休后,拥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在山间旅游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这是一个很大的客源市场。而学生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山体旅游迎合了青少年好动、活泼、奔放、热情的个性特征,尤其是竞技项目(如蹦极、野外生存训练等)的推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另外,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要积极实施与国内旅游市场有异的产品差别策略,以满足国际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要把山体旅游市场的开发重点,放在能代表中国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上,注重环境与生态保护,提高旅游产品的参与度。国外旅游者与国内旅游者相比,他们更喜欢参与到旅游项目中来,山体文化景观廊道的推出,如新辟夕照山的雷峰塔、凤凰山的万松书院、吴山的城隍阁和鼓楼等山景成一条西湖南线文化旅游线,在景区内配置合宜的旅游项目强调参与性,提供切合本景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有利于国外旅游者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强化景区的对外吸引力。 

    三、当前在发展山体景观廊道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得出:停留在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上将是危险和短视的,容易形成“旅游资源比较优势陷阱”。必须看到,当今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置于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之中,要以环境的长远性、竞争性、对抗性、反作用力等鲜明特征为动力,从资源优势提升为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我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 

    1、山体景观现有布局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意境差距较大,旅游设施严重短缺以致山体旅游停留时间短暂。 

    当游客漫步山间,由于公共服务信息引导十分缺乏,景区导游牌、说明牌、指路牌几乎很少见到,对一路的摩崖石刻、泉、池、碑碣等蕴涵古杭州历史文化的遗存物一知半解,即便是沉醉景观的秀美,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目前杭州山景的树种配置作为解放以来“封山育林”的产物,尽管绿意盎然,但从体现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上分析,尚有很大距离。中国古典园林充满诗情画意,它与诗文、绘画艺术水乳交融。中国古典园林既是艺术形态,又是社会物质财富。因此,天然的山水作为园林的基础,需要进行加工、修饰、整理。“筑山”(包括地表起伏的处理)和“理水”就逐渐发展成为造园的专门技艺。山体绿化,不仅仅是一个乔木、灌木、草合理布局的植被绿,而是一种技术、体制、行为的内在绿,结构、功能、过程的系统绿,以及竞争、共生、自生的机制绿,必须要在善于调节人力、人事、人心、人气等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基本要素间的关系上有大手笔的动作,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给予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 

    同时,由于沿途亭、台、楼、阁等可供休憩观赏的基础设施滞后,困扰景区已久的“如厕难”悬而未决,旅游市场预警、预报和通报制度不够完善,旅游交通和节假日餐饮与购物的供给能力不强,呼之未出的景观房产仍然处于空白阶段,仅靠青山绿水和简单划一的餐饮无法拉动真正意义上的内需,以致杭州山体旅游停留时间至今十分短暂。 

    2、旅游商品创新不够,缺乏长久竞争力。 

    旅游商品早已存在的缺乏创新、品种单一的状况未有根本改观,再加上缺少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内涵的系统挖掘,不注重产品开发的创意与系列化,不具备个性化和参与性,不注重挖掘文化底蕴,使得我市旅游商品大多只有一次性消费价值,没有长久竞争力。而山体旅游商品更是一个空白点。在山间旅游时所购的杭州旅游纪念品“西湖龙井”、“西湖藕粉”、“王星记扇子”、“张小泉剪刀”等经年不绝的土特产在全中国的大型超市都设有专柜,富蕴景区特色的商品尚未得以开发。 

    3、旅游业的区域结构发展不平衡,旅游产业群内各产业之间、各产业内部之间的有机联系仍未真正形成,严重削弱了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新南线的建成,缓和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南冷北热”的旅游格局,但灵隐和三潭印月老景点仍高居榜首,西湖仍然是杭州旅游文化的永恒主题,假日期间西湖一带人满为患,以致给交通、能源、园文等部门带来景区接待的沉重压力,这种状态造成西湖周边旅游业长期超负荷与山体丰富旅游资源长期闲置的现象,不利于杭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市场促销不力。一是力度不够。虽然各地的促销积极性很高,但大都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零敲碎打,缺乏统一指导,效果并不明显。二是手段落后。旅游商普遍反映杭州的旅游宣传品品种单调、数量少、缺乏特色;风景多、人情少;静态的多、动态的少,无法形成有效影响。三是信息提供不足。2001年,杭州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81.94万人次,但由于杭州旅游宣传上缺乏山体旅游的总体包装,大多数景点仍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境地,以致丰厚的山景资源无人赏识,也失却了无限商机。 

    5、交通支撑体系不强。漫步山间林蔼,除了自备车,其余只能依靠行走,公共交通设施远远跟不上时下休闲时代的生活方式。比如,到玉皇山登山,只能到丝绸博物馆下车后前行一百米左右,有的游人到了山门前还在问路;游凤凰山、南屏山更得做好徒步的准备。致使游人虽诚心向往西湖群山探幽访古,但由于山道崎岖、交通极不通畅,往往只能望山而叹。 

    6.缺乏理论研究体系。目前理论界对山体旅游的定义界定、运行机制的设定、旅游地位和发展目标的确立等都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理论研究滞后,将会造成在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上缺乏细有力的理论支撑,甚至会造成自由发展的无序局面。比如,西湖群山中蕴藏着丰厚的道、佛、儒三教文化,如果能全面地体现三教的哲学、医学、体育、艺术等内容,其旅游价值会从单纯的宗教活动升华为宗教文化,产生1+1>2的效应。因此,加强理论研究,从西湖群山历史渊源、形成过程、表现内容、表现方式以及影响等多角度的旅游产品组合,解决当前发展山体旅游经济上存在的现实问题已刻不容缓。 

    四、依托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构筑山体景观廊道促进杭州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发展山体文化景观廊道,是杭州定位世界“休闲之都”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将赋予杭州旅游经济发展以新的含义与诠释,无论是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城市建设、政府平台,还是旅游文脉、接待能力、休闲意识、运作模式,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势头。 

    1.大力引进民营企业发展旅游产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为迎接更广泛的市场竞争和跨国集团的挑战,要通过打破行业和地区界限,组建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旅游业集团,彻底打破目前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以发展大型旅游民营企业集团为主,围绕大型集团可适当规模地控股中小型旅游接待或景区项目开发联合体,使之实现资本扩张、品牌扩张与管理扩张。 

    通过证券市场或海外融资、BOT(BUILDOPERATETRANSFER)、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等方式募集发展资金。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是解决目前旅游业企业集团扩张过程中资金缺乏的有效途径之一。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企业集团的扩张,并通过灵活运用借壳上市、买壳上市与资产换股等方式加速杭州旅游企业集团的市场化扩张,实现低成本运营与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 

    2.注重旅游形象策划,打造山体旅游品牌经营战略 

    从“天堂”品牌,可以推出发展山体文化景观廊道这一品名。结合环湖南线景区改造,优化、串联、整合城隍阁、万松书院、净慈寺、雷峰塔等山体文化景观廊道,精心设计好山体旅游“旅游名片”、“旅游宗旨”、“文化特征”、“经营理念”、“形象口号”、“定位战略”、“营销战略”、“竞争理念”、“旅游标志”、“旅游吉祥物”、“旅游视觉识别设施”、“旅游形象小姐”、“旅游形象宣传画”、“旅游公关礼包”、“景点导游册”、“广告平面规范”、“影视媒体规范”、“户外广告规划”和各种标志图等形象策划系列,才能形成从观念到视觉的冲击力,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打响高品位的山体旅游经营品牌。 

    3.加大山体旅游宣传策划力度,全方位发展旅游经济 

    ①集中力量抓好旅游宣传促销。一是集中力量做好入境旅游宣传。要审时度势,潜心研究,捕捉机遇,充分利用“入世”效应、“申奥”效应和“中国是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大宣传,树立信心,尽最大努力去占领市场。重点发展日、韩市场,不断扩大港澳台市场,积极巩固东南亚及其周边市场,努力开拓以德国、英国、法国、美国为重点的欧美市场和俄罗斯、印度市场。二是大力开拓国内旅游市场。要继续巩固本省、上海、江苏三大客源市场。上海、江苏经济发达,毗邻杭州,交通方便,历来是重要的客源地,要利用西博会、国内旅交会等载体加强宣传促销,把更多的客源引进来。要努力开发寒暑假师生修学旅游和老年人旅游市场。提倡“浙江人游浙江”、“杭州人游杭州”。同时,要进一步开发珠江三角洲大市场;开拓北京、天津为主体的环渤海湾地区市场;积极开拓重庆、成都、武汉为主体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市场、山东市场和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市场。 

    ②抓好各项促销活动。一是加强境外促销,全力以赴抓好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的赴日本、韩国、法国、美国宣传促销活动和由国家旅游局组织的德国柏林国际旅游展、英国伦敦旅游展和香港旅游展,抓好由省旅游局组织的新江南秀丽山水旅游线赴台湾推广活动、日本世界民间艺术展示游活动等。与此同时,与上海、黄山联手赴海外市场促销。二是以旅交会和假日黄金周为抓手,大力拓展国内旅游。进一步办好2003浙江(杭州)旅交会,办好京杭大运河旅游线包装与推广研讨会,通过旅交会大力宣传杭州的山景,并积极利用上海申报2010年世博会成功的大好商机,进一步扩大杭州旅游知名度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4.紧扣“入世”商机,做强做大山体旅游经济市场“蛋糕” 

    据WTO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第四大客源输出国,这无疑对我市旅游业特别是发展山体旅游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机遇和挑战。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突出表现为由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单向度的国内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双向的相互开放。为了应对这种转变和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WTO提供的全球旅游市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制定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更多的山体旅游产品和旅游企业走向世界市场,为旅游企业创造一个开放的、竞争的经营环境。这是适应WTO规则,主动参与国际文化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杭州在全球旅游文化竞争中争取主动权的必由之路。 

    构筑西湖山体文化景观廊道任重而道远,要按照“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的要求,打响“学在杭州,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创业在杭州”品牌,讲求建筑语言极重审美,旅游信息系统便捷畅达,景观景点构筑工艺精细唯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一丝不苟,旅游节庆活动组织化、产业化和大众化,有效规范地制定营销目标、运用营销策略,从而建设出一批体现杭州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风景旅游形象的山体旅游精品景点,努力把杭州建成现代化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 设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13709183534",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欢迎您光临 陕西园林网 陕西源景园林网携手本站打造陕西园林行业交流平台 QQ:1390293336(园林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