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 » 园林百科 » 字典 » 正文

中国古建筑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01  浏览次数:91
核心提示:中国古建筑泛指近代西方文明决定性地影响中华文明之前,在中国古文化主导下产生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筑方法和相关体制。中国古建筑的影响范围遍及半个亚洲和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在世界建筑历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不少汉字就借用两坡顶的建筑形象来造字,现代汉字中偏旁部首中的宝盖头就是建
 中国古建筑泛指近代西方文明决定性地影响中华文明之前,在中国古文化主导下产生的建筑物、构筑物、建筑方法和相关体制。中国古建筑的影响范围遍及半个亚洲和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在世界建筑历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不少汉字就借用两坡顶的建筑形象来造字,现代汉字中偏旁部首中的“宝盖头”就是建筑形象的直接表现。相对于西方文明,中国的古建筑充分发挥的木材这种建筑材料的优势,以四角起翘的大屋顶和斗拱为象征;同时,沿着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绵延几千公里,从战国时代就开始修筑的长城,在失去了防御北方游牧蛮族的历史作用之后,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当代建筑领域里,把使用木材和传统施工方法,按照传统样式建成的建筑叫做“古建”;把使用混凝土或者钢材或其他建筑材料,并且使用现代建筑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模仿古建筑形式的建筑叫“仿古建”。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木材的易腐蚀性和易燃性造成了建筑保存年代不能久远的现象,目前所知保存下来的最久远的地上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年代是公元782年,此殿很小,甚至只能代表唐代建筑的一般水平。赫赫有名的秦朝阿房宫、唐朝大明宫等辉煌的历史建筑已经只剩下一些难以辨认的土台。相比之下,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采用石材建造,历久弥新,至今伫立。

  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大体上是工匠之间口传身授,然而匠人社会地位低下,少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每每暗于文字,虽然多有经典作品,可是作为一个群体,他们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人微自然言轻,几千年来建筑学方面的专业著作屈指可数。现在我们对于中国古代那些辉煌一时的建筑,除了考古的证据,更多的是从文学作品中来玩味体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既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充满人性关怀的一个凄婉追求,也成为对于一代代建筑工官、工匠默默奉献的最嘹亮的赞歌。

  中国历史上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也促成了古建筑风格的流变,例如随着佛教文化的引入和传播,起源于印度的宝塔建筑发展成为古建筑中的一大门类;佛教建筑中的石窟建筑甚至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保鲜柜”。

  “凡是侵略我们的,最终都成了汉人”--中国古建筑依托连绵不绝的传统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得到了流传和发展。蒙古人的元朝促进和发展了中国的古建筑,满人的清朝也发展了中国的古建筑。连绵不绝,一脉相承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大凡采用象形文字的民族,对于写实艺术的要求,都不是很高。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幅幅图像。而采用字母文字的民族,则追求逻辑的确凿,干事情往往极尽细致精准之能事,缺乏飘逸灵动的那种审美趣味。反映在建筑上,就展现了建筑理念上的天壤之别。以明清之际的苏州园林为例,自然为主,建筑为辅,人在其中,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反映一种尊重自然尊重环境的态度,反映一种无为的洒脱。而反观差不多同时期的欧洲园林,以法国的那些几何规划的园林为代表,追求的就是看得见的荣耀,展现的就是财产拥有者的伟大,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近代西学东渐,激烈的社会碰撞也影响到建筑学的发展。从好的方面来看,我们逐渐掌握了西方人的治学方法,在学术领域多有收获;而且西方的先进施工工艺和工程管理方法,也随之而来,中国古建筑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潜力。从不好的方面来看,社会上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许多古建筑在没有得到恰当评价的情况下就被毁掉了。不论如何,正如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办者梁思成所说,中国古建筑是最大宗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脉,是我们的魂,必须正确对待。有人说,研究中国古建筑,大陆不如台湾,台湾不如日本。到底如何,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我们(深圳大学建筑系)对于这个问题持有反对的立场,理由是:台湾的东西还不是大陆拿过去的,那些标本性质的东西,数量有限,深度有限;日本人过去就成天往大陆跑,建筑文化的许多根本性的观念,他们不是原创,要追根溯源,还是得来大陆。研究中国的古建筑,只能是在大陆。

  在系统介绍中国古建筑的书籍当中,有两本比较权威的。一是《中国古代建筑史》,这本书的编委中有几乎所有建国以来中国建筑界的顶级学者,包括梁思成、刘敦桢等。另一个是教材性质的《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主编,比较通俗,生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研究中国古建筑,并不能只看建筑,还要看城市。我们古代的城市规划是非常发达的,但是本质上,它们都是“平面城市”,平面城市摊大饼的功能分布,造成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交通的效率低下。这样的城市结构已经明显不适于当今中国的实际需要。美国建筑大师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以纯粹实用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建筑,结果以单层为主的中国古建筑难以跟上城市的功能要求,所以逐渐让出了建筑发展的主流地位,离开人们的现实生活仿佛越来越远。然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建筑上凝结的那些聪明才智,并不会褪色,有许多难以言说的价值尚待人们去发现、认识、研究、发展。

  只要中国传统文化在吸收西方的科学知识,在继续发展,那么也有理由相信中国古建筑会在现代科学技术筑就的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大放异彩。

  毕竟,我们对于美好的生活环境的追求,一刻也不会停止。

  杰出范例:

  故宫、平遥古城、天坛、苏州园林……

 
 
[ 学院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中国古建筑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13709183534",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欢迎您光临 陕西园林网 陕西源景园林网携手本站打造陕西园林行业交流平台 QQ:1390293336(园林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