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居环境的巨大变化,我们原有的传统学科也在随着这些变化而不断的分化和细化。尤其是存在于一些农林院校的园林学科,它本身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已经包容了很多内容,涉及有植物学、生物学、美学、工程设计等不同范畴的多门学科,但就是今天,它的学科发展也不能解决今天因为人地关系危机所带来的更广泛的人、地关系问题。20世纪的80年代,我国已经把Landscape Architecture 译为“风景园林”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并在大学中开设这门专业课程,但是,在后来的国家院系调整中,风景园林专业消失了。但是,在社会实践和现实教学中,我们不能缺少这样一门针对性更强的学科,来解决我们已经面临和将来即将面临的地球表面生态所引起的种种问题。我想,这就是今天提出 “景观设计学”的初衷吧。
在研讨会上,很多人都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担忧,因为目前国家的教育还是以园林、园艺等学科为主,对于新的学科问题出现,传统学科该如何发展,是沿着老路走下去,还是跟上学科发展的前沿,实现自身的转型?如果沿着老路走下去,是否会走进一条死胡同?如果实现转型,那么很多实际的问题也摆在每个学校面前,如何师资?如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还有,这个学科,是从本科教育开始,还是只从事研究生以上的教育呢?现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努力,他们都相继开设了该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这是否就是我们今后的教学模式?
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很多的建筑院校也在跃跃欲试,准备开设、或者已经开设了有关景观设计的学科,但很多是作为建筑学的一个研究方向,目前了解,只有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已经开设了“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并且在研究国内外的教学模式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从本科教育开始培养,直至硕士、博士研究生。但是,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的院长邱建对他们学科的设置也可以看到,它的教学重点,还主要基于建筑学和传统园林学的一种结合。这种简单的结合,能否应对将来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人地关系的危机问题呢?
还有,很多美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也开设了景观研究的方向,这些学校的加入,又一次扩大了景观专业的从业范围,而不同于传统的园林、园艺学科。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到,由传统园林、园艺学科引伸出来的这些专业设置,都因为学校的教学基础不同而有着各自的教学特点,或者说是教学特色,而他们与俞孔坚博士提出的“景观设计学”在学科的定义上,是有所不同的。我们不愿意看到一门学科的不确定和社会认同的混乱,如此,将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造成今天的局面,是否是一种学科的圈地运动?相信,我们不会在走了几十年的弯路之后,再回首今天应该做的努力。
总揽所有的学科发展,它的确定与被接纳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让新学科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正如俞孔坚博士所说,“字典不能告诉我们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的名字”,新事物在它出现之初,一定会引起很多的争议和思考,相信景观设计学专业,在众多学者和人士的关注和推动下,会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也必将展现它蓬勃的发展之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