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亭位于梅亭山腰上,建筑面积6.15平方米,是为纪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而修建的。该亭为方柱的四方亭,屋面为欧式尖顶,亭内是中式木天棚,造型别致,高耸向上,体形稳重,气势雄浑,比例均匀,色彩典雅朴实。该亭建筑造形上整体反映出欧式建筑风格,装饰上融进了江南的特色,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浑为一体。该亭富有创新的特色,在公园中独树一帜。中山亭寓指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思想。该亭也是全园的视觉中心,亦成为中山公园标志性建筑。登临亭内,既可俯视公园八方景色,又可远眺市区城市风光,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3.园林观赏休息区园林观赏休息区位于公园东侧,建于1998年,地势较平缓,利于植物的生长,树种以华棕、假槟榔、鱼尾葵为主,配置灌木、花、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内有环形荫棚花架,建筑面积55.09平方米,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别具一格,立面生动活泼,融合了我国传统园林和西洋园林的诸多技法,花架在形态、色彩、负载感上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内设座椅供游人休憩赏景,深受游客喜爱。环形荫棚花架在大王椰子等棕榈植物树林边配置了千奇百态的华安玉石,把自然山水中的雅石引到公园中,丰富了公园的景石艺术和园林景观,又体现了雄浑整洁的现代园林风貌。
公园内还有一个叠水喷泉水池,它长90米,为全省最长,是公园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公园的配套设施,又是公园联系各公园景点的交通枢纽和人流聚地。半圆形与长方形水池重叠排列,使水系逶迤流畅。上游中心圆形水池,利用地势,建成下沉式喷泉水池,叠水喷泉水池水面有六处不同标高,各处水池通过喷泉至高而下经溢水口跌落,与各种不同形状的喷泉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整个叠水喷泉水池以流畅的线条和变化的平面构图相结合,增强了园林观赏区的游憩乐趣,又丰富了园林空间的动感环境艺术,给游人不尽的遐想。
4.中山广场游园区中山广场区于2000年竣工,广场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7米,面积9400平方米。
建设采取了中心和周边相结合的形式。周边的绿化,在沿街及服务性建筑前布置花坛,路边种植天竺桂和榕树柱,使广场的绿化既整齐大方,又能遮荫。园路以弧形为主,刚柔相济,主从分明,显得简洁而生动。广场内电脑音乐喷泉,是公园中一个重要的景观。雕塑“生命之树”,以众手呵护一棵“生命之树”,用现代雕塑的审美情趣,以寓意和抽象的手法,点出环保主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树是环境的象征,经艺术造形处理,象征着生命的人体组成的。它造型别致,与“闽西文化”壁雕融为一体,成了广场的主景之一。
四、植物配置
为了体现构图,树种尽量少,仅在山脚植几株樟树和利用原有的古樟树和新植的华棕、榕树做庭荫树和做雕塑的背景,在大面积草坪上点缀着彩叶变叶木、洒金柏、三角梅、榕树柱等烘托出热烈的气氛,使人感到生机勃勃,形成挡不住的诱惑。这个广场集纪念性、集会、休闲、娱乐、游览、观光于一体,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和市民,为美丽的中山公园又增添了一道风景。
总之,中山公园的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向“碧水、蓝天、树林、花鸟园”的目标迈进,将成为一个完美的园林生态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