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 » 美丽乡村 » 正文

突出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家园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15  作者:宋春华  浏览次数:161
核心提示:论文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
 论文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这是执政党的一个重大决策。我国现实情况是一些城市的空间无序开发,过度消耗资源占用土地,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硬件建设,忽视生态改善,结果造成了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交通拥堵、垃圾围城、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加剧,“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宜居性能下降。
关 键 词:生态文明 美丽家园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这是执政党的一个重大决策。我国现实情况是一些城市的空间无序开发,过度消耗资源占用土地,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硬件建设,忽视生态改善,结果造成了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交通拥堵、垃圾围城、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加剧,“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宜居性能下降。 

    特别是雾霾天气的肆虐,少见蓝天白云,百姓深受其苦,而且苦不堪言。调查显示:2013年淘宝网购买口罩的人比上一年增长了181%,室内净化器的销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31%,抗霾用品下单450万次,资金达到8.7亿元,说明老百姓在为雾霾买单。迫于无奈,我们在举行大型国际活动的时候,不得不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去招回蓝天白云。这种蓝天被称之为“奥运蓝”、“APEC蓝”、“乌镇蓝”,目的就是给境外的来宾一个好的印象,国人也利用这个机会做几次深呼吸。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APEC期间北京和周边的省市区为了保障良好的空气,采取了区域严防严控对症下药,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而且严格问责,确实也见到了一些成效。根据对北京市大气污染源的解析,北京的PM2.5的来源有这样几方面:其中机动车的排放约占31%,其次是燃煤占22.4%、工业排放占18.1%、扬尘占14.3%、餐饮等占14.0%。据此,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机动车单、双日限行,公职人员放假等应急办法,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采取工地停工、道路洒水、污染严重企业停产限产等措施,减少燃煤、工业排放和扬尘。大气污染是世界性的问题,在我们之前很多国家也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如伦敦的烟雾污染事件、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污染、墨西哥城的严重空气污染等,他们的治理过程与成果,说明空气污染与发展阶段、发展方式、能源结构、生活消费方式有关,我们虽然没有避开先污染后治理这条弯路,但是只要我们痛定思痛,转变观念,突出生态文明,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生活方式,让APEC蓝成为一种常态,是可望而又可及的,建设美丽家园的中国梦,是可以实现的,这里就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方面谈几点意见。 

    一、全面统筹协调,突出生态文明建设 

    中央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各方面和全过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再一次提到: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的突出,大自然向这种粗放生产方式亮起了红灯,所以我们必须用硬的措施去完成这个硬的任务,要出重拳强化污染的防治,要像对待贫困一样向污染宣战。我们的目标就是最近公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出的,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CO2的排放量会达到峰值,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2013年的9.8%提高到20%左右。到2030年还有16年的时间,这16年说短也长,说长也短,可以用伦敦加以比较。伦敦在中世纪的时候由于大量燃煤已经出现过煤烟型的污染,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以煤为动力的工业革命加之缺乏科学规划和不利的气象条件,使其雾霾天气频发。到19世纪末,一年的雾霾天数已经从18世纪的20天增加到60天左右。1952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伦敦烟雾事件,有1.2万多人死于这一次烟雾事件。伦敦当局经过调研,在1956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实行严立法、强约束——设立无烟区,禁止烧煤;关闭污染严重的电厂、工厂,迁至城外;用天然气代替燃煤灶;实行集中供热等。这样,到20世纪中期雾霾天数降到了每年30天左右。在这个基础上,1968年伦敦又修订了《清洁空气法》,1974年颁布了《空气污染控制法》,到1975年雾霾天数已经降到每年15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伦敦提出建设可持续的“绿色都市”,从交通、能源、绿化、建筑、卫星城等多方面,建构绿色低碳生态系统。从此,伦敦雾霾天数控制在每年5天左右,找回一个蓝天白云的清洁伦敦,用了一个多世纪。所以16年左右的时间,相对伦敦的治理,我们的速度是相当快的。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必须立法先行,提高立法的质量,发挥法律的引领、规范作用。我国已出台了《环境保护法》,根据执法情况须及时修订;正在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应针对雾霾采取严格的有效措施。当然有法可依是前提,还必须严肃执法,违法必惩。前不久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还专门就用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要求和规定,即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我们治理污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要是要加强法治,亟须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广义的法律体系还应包括一些技术标准,比如说排放标准等。现在我们PM2.5的排放标准还是低标准的,将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表1)。 

突出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家园

    二、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扩大城市生态空间 

    绿色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绿色的园林和绿地,但是扩大绿色城市生态空间也是重要的方面。《国家新型城镇规划》明确提出,要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城市生态空间,增加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将农村废弃地、其它污染土地、工矿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在城镇化地区合理建设绿色生态廊道。 

    1.增加绿量,提高城市的碳汇能力 

    对城市生态空间应修复、涵养、扩大。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顾此失彼,造成系统性的破坏,“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最后归结到有生命的树。增加绿量、提高碳汇能力是山水林田湖共同体里的基础,增加绿量是非常必要的。2013年住建部关于城市园林绿化的一个报表披露了一些数据(表2),城市建成区的绿地覆盖率为39.7%,人均公园绿地是12.64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的绿地覆盖率为29.06%,人均公园绿地是9.47平方米。在我们的印象里县城应该比城市绿地更多,但恰恰相反,我们的城市比县城要好,所以提高绿量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13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225处,除西藏一处之外的224处面积为9.7万平方公里,可游览的面积是4.2万平方公里,接待游人7.3亿次,国家投入了48亿元用于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建设。总的来讲,我们的绿量还是不够,碳汇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大城市里,和国外比较好的城市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比如纽约,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中心有3.2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园,我们很难想象在纽约大都会中心的中心有这么大面积的生态空间,纽约除中央公园外,还有星罗棋布的小型公园和绿地。伦敦在白金汉宫旁边有1.6平方公里的海德公园,也是一块很大的城市中心绿地,市区公共绿地面积达81平方公里,绿地加水体已占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而城市外围的巨大环形绿地总面积为4434平方公里,是城市市域面积1580平方公里的2.8倍。法国的南特市完成了由污染严重向绿色转型,也是绿地非常多的城市,步行300米之内肯定会遇到一块绿色休憩区,人均绿地面积已达57平方米。所以无论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都要考虑城市生态空间的问题,要继续增加扩大城市的绿量。 

突出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家园

    2.形成绿地体系,构造生态网络 

    城市周边应有大型环城绿带,生根于绿带上有楔型绿地,深入到城市的内部,和绿色廊道、河流形成绿色网络。大的环境绿带和楔型绿地让城市大的组团之间不是硬连接,而是一种软连接。在城市内部要结合道路、人行通道,形成绿色道路网,对建筑的密集区应该有绿链深入其间,增加绿色可进入性。现在我们密集的建筑区绿化太少,至少应该有绿链深入进去,这样就能形成绿地体系,构成一个生态网络。 

    3.顺应地形风向,构建城市通风系统 

    很多城市通风不畅,所以要研究城市的通风问题,道路骨架和建筑布局一定要顺应城市风向,为城市营造风道,以利于城市通风,促进城市空气的流通,降低城市的静风和逆温现象,有效地稀释近地面的污染物。 

    三、选择低冲击开发模式,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 

    城市总是要发展,要有开发建设,但应该是低冲击的。低冲击(LID)的开发模式是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提出来的,最早是应用于城市的排洪和雨水设计与调控,现在低冲击的开发模式理念已经延伸到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开发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模式。其要点是城市建设要采用多种手段减少对本底环境的破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和碳足迹,从而有效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破坏,进而修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系统,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讲就是不能过多地占用土地,无边界无序扩张,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不能过多地改变地形地貌,不适当地改变城市的下垫面;不能过多地改变水体水系,比如填海、填湖、填河及改变流向等都要十分谨慎;不能过多地砍伐树木,毁林毁绿;不能过多向城市输送能源和其它资源;不能过多地排放三废,对土壤、大气、水土造成严重污染。 

    低冲击开发建设,就是要做到: 

    1.顺应环境,让城市融入到自然。生产空间应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可以休养生息;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2.城市必须要确定边界,过度集中的城市应该有机地分散疏解。要改变扩张性、“摊大饼”、无序蔓延、没有边界发展的城市建设的做法,要根据区位特征、自然条件、城市性质和产业结构,科学界定开发范围,城市必须有限界,而且人均用地必须控制,如100平方米之内,不能宽打宽用,不能用完了再算帐,成为既成事实。 

    3.划定三区四线和生态红线。三区是指城市里要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四线就是绿线、蓝线、紫线、黄线,此外,还有生态红线,使土地利用和规划布局有明确的遵循和管控。 

    4.开发建设要适度集约紧凑。把握好规模和开发强度,避免进行高强度的开发,尤其要保护好本底环境和生态要素,让市民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推广微能耗建筑,有效节能减排 

    居住是刚性消费,住宅是城市建筑的主体,居住建筑要消耗很大一部分能源和其它资源。居住理念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消费模式,很有必要积极倡导并鼓励科学、合理、适度、节约和梯度改善的居住消费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小户型,大配套。户型大小与宜居性和舒适度有很大的关联性,但更大不一定更好,要选择经济适用的户型,努力做到“中小户型,高舒适度”,同时要做好住区的大配套,例如香港,住房户型很小,但配套十分完善,有一定规模的住区配有车位、货位、幼儿园、中小学、老人院、青少年中心、妇女中心,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儿童活动地,有各种商业、餐饮,包括医疗层面的配套,所以小户型大配套是一种方向。 

    2.全周期,长寿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前提是采用现代化的建造方式,保证工程质量,消除安全隐患和通病,还可以采用SI体系,不但功能空间可以改变,填充的部品也可以更换,这些都不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期。根据我们国家的规范住宅至少要安全使用50年,从现在的材料和施工技术来看,我们还可以延长它的使用寿命,例如,从50年延长到70年甚至更久,现在日本在做百年住宅,这是最大的节约。 

    3.能耗低,可再生。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住宅能耗高得多,可在强制建筑节能的基础上,推广微能耗的被动房,尽量降低建筑能耗。被动房在欧洲得到了实验,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节能效果,如德国的被动房技术在不用采暖、空调的情况下,能保证一年四个季节室温维持在20到26度。被动房技术已引入我国,现在中国已经有了22处这种被动房住宅,像秦皇岛的“在水一方”被动房,主要指标基本上达到德国被动房标准。除了少能耗,还要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强制推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像以色列那样,高度27米以下的建筑不装太阳能不准开工建设。除太阳能外,可再生能源还包括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等,应综合开发利用,世界第一个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住区是瑞典马尔默的“BO01”,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多回收,再利用。包括节水器具、雨水回收、通风换气中热能的回收、垃圾的回收等等,通过回收实现资源再利用。日本节水坐便器上面有伸出来的龙头,你冲水以后往水箱注水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水来洗手,这些洗完手的水进入水箱,为下一次冲厕所使用,这样每上一次厕所就可以节省一盆洗手水;伦敦贝丁顿实验住宅区,在通风的时候可回收热能,通过冷热空气之间热交换,可以回收85%的热能。 

    五、实行公交优先,建立低碳交通 

    北京的雾霾成因,机动车排放是第一位的,约占到三分之一,建立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是当务之急,解决的思路可有以下几点: 

    1.削减出行量。在规划布局理念上应坚持集中紧凑,避免过度分散带来的机动出行量的增加;对没有明显冲突的功能区可适度混合,使居住地与工作地能更接近,减少出行量;卫星城及新区开发,应有产业支撑,避免出现单一的“睡城”功能形成钟摆式的往复交通。 

    2.出行的方式应该以非机动交通优先,主要是自行车和步行。在自行车出行方面,哥本哈根做得很出色,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有利于自行车出行的城市,并希望到2015年至少有50%的人骑自行车上下班,至少80%的骑车者对交通状况满意。 

    3.机动车出行应该是公交优先。这方面巴西的库里蒂巴公交系统很有特色,他们结合规划布局,让高层建筑适当集中,并配以快速公交系统,在公交站点建设上设立站台、车下售票、进站候车等方面都有创新之举,使公共交通成为市民欢迎的出行方式。 

    4.公共交通应以运量大、效率高的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优化,并采用公交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墨西哥城自2006年起,在城市交通量大的主要通道,修建了6条快速公交线路,配以数百辆大型低碳排放的新型巴士,吸引更多的市民选择公交出行。 

    5.机动车动力应以清洁能源优先,首选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

 
 
[ 设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突出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家园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13709183534",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欢迎您光临 陕西园林网 陕西源景园林网携手本站打造陕西园林行业交流平台 QQ:1390293336(园林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