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 » 公园景观 » 正文

西安城市公园绿地形态演变——语境与模式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4  浏览次数:440

3.2 20世纪60年代:骨干树种替代乡土树种
1960-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仅有的苗圃变成了农田,公园建设停止,城市中的公园和花园也都变成了耕地。三年自然灾害之后的1963-1966年间,西安公园绿地建设进入繁荣期,这要归功于主管副市长徐步⑤。徐市长来自南京,南京以其美丽的法国梧桐树而闻名,受此影响,西安的绿地系统和植被开始改变,选取国槐(Sophora japonica)、雪松(Cedrus deodara)、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和白杨(Populus tomentosa)4种骨干树种来取代原来的乡土植物⑥,其中雪松和法桐均是来自南京绿化树种。徐市长从南京请来大批专业人员来到西安指导,并派工作人员到南京去学习,西安与南京绿化风格趋于相似。
1965年西郊的任家庄苗圃被改造成为了占地7.13hm2的劳动公园;1966年大兴善寺公园被改建成为了新丰公园,就此转变成了社会性佛教场所[5-6]。
这一时期,大规模的整齐的树木栽植给城市带来显著的变化,成为西安城市绿化基础骨架。今天西安城充满优美的林荫道景观,归功于这个时期的绿化种植。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城市就此淡化了本土植物带来的地域风貌特征(图03)。

3.3 20世纪80年代:历史遗址及环境大量兴建公园花园绿地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园林”、“绿化”被认为是封建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代表遭到被毁坏。1979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这一时期的人们的思想也开始活跃起来。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公园绿地遗址地上和原苗圃上开始建设,而这一时期的“铁腕市长”张铁民⑦组织并大力地倡导城市环境建设。
1980-1988年间,大雁塔脚下,建成一处景色宜人的风景园区。它占地37hm2,其中包括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花园,如日本风格的清流园、传统中式风格的曲江春晓园、盆景园、蔷薇园[4-5],以及张锦秋主持的“三唐”工程,从唐华宾馆主庭院“山池”中“岛亭”、“浮廊”、“水榭”传统园林空间设计,到整体建筑群落“奔趋”⑧思想[7]。后来,清流园、盆景园、蔷薇园在2003年的雁塔北广场的建设中被拆除了。1980年代建造的这一系列花园绿地,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极具造园品质、精心施工打造、蕴含思想精神的佳品,承载着西安市民各种游憩活动美好的回忆,成为宜人、怡人、冶人的胜境。
在距市中心3km外东南方向长安六冈之一,唐代广负盛誉的乐游塬上,青龙寺被修复,一组幽静宁谧仿唐建筑院落连同花园,坐落在当时还是远离城市繁华的高地上,成为市民郊外踏青游赏的又一佳处。
同期,成立西安城墙建设委员,修建环城公园。1983年建成开放,延伸14.6km的风景带成为西安城的核心公园,设有36个入口,并规划建设一些小型功能性花园,如为老年人服务的“松园”[8]。虽然是线性很强的带状空间,公园依然采用了传统造园手法,自由式栽植的林带,以及亭台、假山等,建成初期,明显与庄严、规整的军事防御功用的城墙、护城格格不入,但被广大市民接受,环城公园象征了西安市民的骄傲,林带与城墙构成西安标志性景观。
3.4 20世纪90年代:大草坪和装饰植物的绿色广场
在这一时期,“绿化”的语义内涵受到以新加坡为代表的花园城市“现代化”形象的影响。绿化模范大连、张家港成为了全国首批“现代都市”,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城市中有大型广场、大片草坪以及宽阔的街道,以及整齐修剪的绿色植物、大片平整常绿的草坪、盆植的花草。
1987年始,西安城中新城广场、未央广场、北门广场和玉祥门广场等一批城市广场应运而生[3,8],连紫薇花园小区亦是如此。南门广场绿化、钟鼓楼广场绿化以及二环路的道路绿化带等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无一例外地采用装饰性绿化模式。城市显得十分干净和整洁,但这些绿地却不允许公众进入。夏日居民进入绿化带的纳凉行为,被指为道德败坏。城市绿化似乎更为“现代化”的形象符号,而失去了它本该具有的功能。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工程是南门广场(图04)。南门广场实际上是一个交通环岛,作为西安明代古城的主入口,成为西安城市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节点,1990年代改造成为绿地广场,2001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首选西安并举行入城仪式。
这种新形式的“绿化”不仅视觉明快整洁,而且短期成景,非常适应城市建设的加速度需要,政绩形象凸显。今天对这种绿化风格普遍持一种反思的态度,“绿化”的新语境带来城市风貌的改变。
3.5 2000年来:文化产业主导下的遗址地广场、公园、绿地,生态理念引领建设,“园林”、“绿化”逐渐失语
进入21世纪,在民族文化复兴和城市文化自觉的背景下,西安的城市建设思路日渐清晰。既要彰显文化传统方面的城市特征,又要加强城市竞争力。
(1)大雁塔南北广场,带动整个区域的风貌改进,拉开了文化产业建设大潮的序幕。2001年初,大雁塔南广场的建成,它占地2.17hm2,包括玄奘雕像、草坪绿化、花岗岩铺地和水面、景观桥等设施,突出大雁塔和大慈恩寺庄严、肃穆的形象,努力阐释佛文化的要义[9]。2003年底,大雁塔北广场的竣工,广场东西宽218m,南北长346m,使得大雁塔这一西安地标式的古建筑重新面向城市、面向市民而凸显了出来。自此,大雁塔地块就形成了自己的南北轴线,后续周边地块的改造和建设也就是以这条轴线展开。2004-2008年,“陕西民俗大观园”(雁塔西苑)与“陕西戏曲大观园”(雁塔东苑)以文化风俗主题修建成城市开放绿地,原“曲江春晓园”改建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上的“唐城墙遗址公园”,围绕在大雁塔左右相继落成[9]。作为轴线向南的延伸,大唐不夜城于2008年起开始建设,3个主题广场、6个仿唐街区,以及西安音乐厅、西安大剧院、曲江电影城、陕西艺术家展廊四大文化建筑组成的城市综合商业景观带。2010年9月26日,大唐不夜城的开元广场隆重开放,标志着这条长达1 500m的唐风步行街全线贯通。这些陆续建成的文化广场和遗址绿地,删除了1980年代建起的一个个封闭的园子和成片的树林,成为更为宽敞、开放的现代城市空间,传统造园的“园林”被替代,文化主题和保护概念的景点命名,在今天看来毫无原有的诗意。
(2)大唐芙蓉园与唐代风格遗址公园兴起。大唐芙蓉园在大雁塔东南方位,占地面积约66.7hm2,水域面积20hm2。2005年4月,在南山北池、环状水系的大格局之中,15座重要的气势宏伟的仿唐建筑分布全园,主次有序,画面感强烈[9]。大唐芙蓉园其实并不在原遗址地上修建,位于原唐代皇家禁苑芙蓉园遗址以北,这在当时引起专家学者的争议。园子持续了山水格局的皇家园林模式,突出的仿唐建筑风格,富于其辉煌的气质。大唐芙蓉园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验性模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地块的更新进行了一次完美的结合,开启了城市仿唐建筑或文化主题式遗址地公园建设新局面。
随后的2006-2010年内,一大批唐风遗址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在西安城市的各个角落先后落成。2008年7月,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和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一起免费向广大公众开放。随后建成的有“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以及坐落在汉代宫苑遗址杜陵塬上的一座唐式盆景、置石艺术的主题公园——中国唐苑。
(3)遗址保护展示新理念的大明宫遗址公园规划建设。2010年10月1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它在唐代大明宫原先的基址上进行了原有建筑、宫殿格局、苑园格局的现代展示手法重现;对于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如含元殿、麟德殿遗、丹凤门遗址等都进行了现代博物馆式的保护,并体现出了现代旅游元素。
(4)2011世园会与浐灞生态区环境治理。2004年,西安浐灞生态区成立。其位于城区东部浐河、灞河两河四岸南北向带状区域,占地129km2。生态区成立6年以来,先后实施了桃花潭生态治理工程、雁塔段千亩湖泊湿地工程、浐河碧水工程、广运潭生态工程、灞河入渭万亩湿地工程等5大生态景观工程。形成了广运潭生态景观区、桃花潭景区、雁鸣湖生态湿地、灞河湿地公园一期以及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一期等众多围绕在浐河、灞河两岸、三角洲地带的城市生态绿地景观。
2011年4月28日西安世界园艺博览园建成开幕,园区广运潭选址及山水空间规划布局,依然延续了西安公园建设一贯的思想。在建筑风格方面,虽然张锦秋院士的“长安塔”依旧点明历史主题,但主馆建筑、园区环境及现代展园设计,都带来全新的设计理念。世园会的会址园区也成为了灞河广运潭生态景观带、浐灞三角洲及两河四岸园区中最核心、最集中的城市景观。
 
 
[ 设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西安城市公园绿地形态演变——语境与模式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13709183534",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欢迎您光临 陕西园林网 陕西源景园林网携手本站打造陕西园林行业交流平台 QQ:1390293336(园林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