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 » 公园景观 » 正文

西安城市公园绿地形态演变——语境与模式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4  浏览次数:440

4 西安城市公园绿地形态演变评析
建国60多年来,西安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可以总结为3个特点:一是选址多位于历史遗址地,因而带来对城市历史文化认知和表达手法上的多样性;二是各个时期主要公园的规划建设一直延续山水空间模式传统造园手法,仿唐代建筑风格依然是点缀公园及开放广场绿地的主题[10];三是由于文化产业经营模式的大规模展开,虽然遗址公园的概念被广泛接受,但“园林”、“绿化”的设计理念没有发展与其相应的特色模式,其语境逐渐削弱。
首先,建在历史遗址地上的公园可以分为4种模式。第一种,由于历史建筑依存,所以园林空间布局和遗址环境结合。莲湖公园、环城公园、小雁塔景区、大清真寺、碑林博物馆、止园都属于此种类型。这些园林环境依托原有建筑群落环境氛围而被保留或恢复,依托现存文物而具有珍贵价值;第二种是只是在历史遗址地上新建公园绿地,遗址遗存早已消失,因而新的空间规划布局与遗址历史格局没有关联,只是用公园或主要建筑的命名来唤起历史地的回忆,例如兴庆宫公园、大唐芙蓉园、南湖、长乐公园(原动物园)等;第三种,重要历史建筑周边环境改造,形成开放性的广场绿地,主要是烘托气势和突出主题形象的功能作用,如南门广场、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南北广场等,但历史建筑宏伟的尺度感,在现代城市空间尺度下失去了原真性;第四种,通过重点建筑复健和现代要素运用的设计手法,再现遗址地原有建设格局,保护其历史原真性,充分留有想象历史风貌的尺度感和画面感。例如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等。”“园林”语义的影响表现在山水空间模式的造园手法和园林要素的运用。山水空间手法至始至终都是公园规划设计的一贯模式,是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中保留至今、被“现代化”能够接收的中国传统设计手法,就像代表中国式建筑的“大屋顶”,其“本质和形式”两者之间的概念关系,是追求传统性与现代化途径[11]。传统手法也分为2种模式。第一种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仅仅布置传统造园要素,如假山堆石、自由式的植物种植手法以及亭廊园林建筑,在90年代前,被广泛运用在各种空间环境中。第二种是山水模式空间布局,公园大部分以传统封闭围合的形式为主,一般占据城市中的一个或大半个街区,如莲湖公园、兴庆宫公园、大唐芙蓉园到2011世园会,今天开放的山水模式景区模式也渐渐开始,如曲江南湖等公园景区等。
以上两个特点依然反映出“园林”、“绿化”语境影响。2000年来的文化产业带动下的城市经营模式,已经逐渐冲破园林绿化的语境,文化品牌定位、重金打造下的一个个广场、遗址公园成为带动城市片区建设的引擎,但是除了仿唐风格的建筑设计外,在“园林”、“绿化”语境却没有形成相应的设计模式。

5 结语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公园绿地形态的形成,受传统造园思想手法和早期苏联绿化模式影响,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影响至今。一方面,城市建设中山水模式的公园绿地和园林要素是否能够具有其生存发展的价值,如何演绎其在当下城市建设国际化等语境下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绿化种植的形式,反过来能否结合生态化、本土化以及文化建设而拓展其适应性的模式和方法?
后记:
本文基于2007年8月出版“现代世界中的古老城市:西安城市形态的演进1949-2000”一书中作者撰写的“The parks and gardens system in Xi'an since 1949, context and strategies of location, function and forms : a critical analysis”一文基础上补充修改的。增加了2000年以后的西安公园绿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以“语境和模式”的角度重新梳理论述。因原文用英文撰写并在巴黎出版,研究内容和成果无法有效面向国内读者,本次《风景园林》学刊希望以学术角度评述西安近代建设历史发展,正如这本书主编布鲁诺Fayolle吕萨克(Bruno Fayolle Lussac)教授所说,不了解历史就无法正确地面对未来,特别是对建国来城市建设史的梳理,尤为重要。原文采取历史文献整理和见证人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记录梳理西安城市建设公园绿化建设历程以及相关的人物。再次感谢给予本研究极大帮助的原西安市绿化处李建设处长、闫天良处长、西安市园林局刘航局长,以及林芷、刘志堂、刘新发、李生延、吕仁义和佟裕哲等老一辈西安城市建设的历史见证人提供的访谈资料。
注释:
①源自2003年6月林芷(1920- )先生访谈记录。
②语出1958年2月,当时的城市建设部城建局王克文于在城市绿化会议上的报告《放手发动群众,普遍植树,为加速绿化全国城市而奋斗!》
③杨晓初(1894-1977年) ,渭南县人,1954-1964年任西安市代理市长。
④兴庆宫公园的规划设计者是由曾留学法国的西北建筑设计院洪清先生和来自东北大学建筑系(当时西安建筑工程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彭埜教授。
⑤徐步(?-1967年),浙江宁波人,1955-1967年任西安市副市长。
⑥源自2003年6月刘新法、刘志堂先生访谈记录。
⑦张铁民 (1920-1985年),山西蓟县人,1981-1982年任西安市副市长,1982-1984年任西安市市长。
⑧“凡画山水,先立宾主”“古塔为主,三唐是宾……奔者动也,趋者向也。‘奔趋’二字点名了‘三唐’景区空间应有的形态和动势”。引自:张锦秋.“传统空间意识之今用——‘三唐’工程创作扎记之二”[M]//从传统走向未来——一个建筑师的探索.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32.

参考文献:
[1]柳尚华.中国风景园林当代五十年(1949-1999)[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18-21,56-57,81.
[2]建设部城建司.城市绿化历程——建国以来城市绿化重要文件汇编[Z].1992.
[3]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西安市志 第二卷  城市基础设施“园林绿化”[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0: 328-331.
[4] The Editorial Commission of the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 Modern Xi'a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 MODERN XI'AN [M]. Xi’an: Sha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January 1988:165.
[5]西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现代西安的城市建设[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6]王聚保.西安绿化[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7]张锦秋.从传统走向未来——一个建筑师的探索[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8]西安市建设委员会.西安城市建设1949-1999[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17.
[9]和红星.古都西安 特色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10]Bruno Fayolle Lussac, Harald Hoyem, Pierre Clément. Xi'an- an Ancient City in a Modern World-Evolution of the Urban Form (1949-2000)[M].Paris: Editions Recherches/Ipraus, 2007. 
[12]彼得 罗,关晟.承传与交融——探讨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本质与形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67.

作者简介:
刘晖/1968年出生/女/辽宁人/博士/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主要从事西北城乡环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方法、关中城镇绿色空间体系研究(西安 710055)
薛立尧/1986年出生/男/陕西人/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助教/主要从事西北城镇绿色空间体系研究(西安  710055)
王芳/1978年出生/女/江苏人/西安市园林研究所所长助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科研与工程管理(西安  710014)
 
 
[ 设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西安城市公园绿地形态演变——语境与模式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13709183534",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欢迎您光临 陕西园林网 陕西源景园林网携手本站打造陕西园林行业交流平台 QQ:1390293336(园林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