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 » 园林工程 » 工程管理 » 正文

浅论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原则与对策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08  浏览次数:163
核心提示: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其永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城市森林的天然本底。随着我国城市森林的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更好地发挥改善城市环境和营造生态游憩空间的作用,亟待开展城市森林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研究与实践。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森林的主要结构因子和功能目标,更是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其永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城市森林的天然“本底”。随着我国城市森林的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更好地发挥改善城市环境和营造生态游憩空间的作用,亟待开展城市森林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研究与实践。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森林的主要结构因子和功能目标,更是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具有保育本地物种、抵御有害生物侵袭、维护自然生态、降低环境污染、丰富城市景观等功能,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我国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与分布格局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总和,以及它们的各种生态过程。由于城市原生生境的消失和碎片化,原生森林植被消失殆尽,环境污染胁迫严重,加上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具有自然生态系统迥异的特征和格局。

1.乡土物种减少,外来物种增加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构筑物大量取代了自然生境,原生植被和本土物种失去生存空间,而人工营造的绿地和林地,几乎都采用人为选择的物种,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引入外来物种, 尤其是绿化植物和经济植物。同时,城市人工林生境(如生境破碎化、土壤贫瘠、热岛效应、食物资源及天敌改变等)也多有利于外来物种生存和繁殖,植物的栖息地功能及动物传粉功能也发生相应改变,而且,城市森林的养护措施(如松土、除草、施肥、有害生物防治等)干扰了自然生境的物种竞争和生物演替过程,往往有利于外来物种的繁衍,不利于本土物种。因此,城市常被认为是非乡土植物主导的生物多样性贫乏区域。

研究表明,纽约城在100年间丧失了578个本土物种(占总数的43%),增加了411个外来物种。笔者的初步调查也表明,如以上海地域内的自然植物区系分布界定,上海的乡土木本植物约48科106属156种12变种1变型5亚种,而外来木本植物达81科252属470种1亚种58变种18变型。可见,城市区域的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但外来种比例偏高,尤其在诸如上海等自然植物资源贫乏的大都市。

2.生物类群同质化(biotic homogenization)明显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所决定,其动态和机理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导致了城市生物在类群、生活型以及基因型的相似性特征。如城市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并不一定导致植物类群多样性的增加,城市出现的大多是类似的植物群落,具有相似的系统分类,类似的生活型以及生存策略,城区植物群落组成的同质性特征还远比郊区高。

可见,物种同质化或许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乡土物种被广布的非乡土种取代,动物多样性同样如此。在树木上营造巢穴的鸟类更容易在城市生存和繁殖,伴人种明显增加,如鸽子、家鼠、家猫等适应并选择人工喂食的物种泛滥,而由于缺乏天敌,外来种对资源的竞争力强于乡土种,导致乡土动物的减少甚至濒危灭绝。

总之,城市化导致群落结构的简单化和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尤其是仅出现于少数自然群落中的种类越来越少。

二、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原则

在城市森林培育过程中,长期存在生物多样性不重要以及城市难以构建高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和误区。因此,深刻认识生物多样性在维护城市生态过程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不可替代性,从物种的保存、进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出发,城市森林构建应适应、补偿、调整和完善自然生态过程,以植物群落为单元,逐步营造种间关系协调、物种丰富多样、生态功能高效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1.自然性原则

自然性是良好生态系统的基本属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应充分利用森林植被的自然属性和特征,更多地挖掘和利用自然力,遵循森林演替规律,根据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生境之间的适应关系,采用自然式营造与管护,避免人工过度干预,促进植物自然生长和发育。同时,营造绿色网络,维护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弥补生境片段化的胁迫,减少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面,为生物营造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

2.群落化原则

城市森林应以植物群落为构建单位,借鉴地带性森林植被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遵循群落发育与动态演替规律,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幅度及其种间关系,认识种间的竞争与适应机理,合理配置不同习性与生活型的种类,尤其是本土植物,增加群落物种的潜在共存性, 扩大多样化物种的种群规模,引导人工植被接近自然状态发育,提高森林物种共存性。

3.低维护原则

城市森林多为人工培育,难以避免植物种类与配置形式的单调性和浓重的人工化痕迹,往往与合理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有差距。因此,根据植物生长与群落发育状况,避免过度养护,摒弃过度追求整齐、洁净与规则的森林景观现象,顺应森林自然发育过程与规律,并通过人工适度诱导与动态调控,重点防控入侵物种,调整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密度结构,协调种间关系,为自然更新种创建适宜的生存空间,提高群落自然发育潜力,促进人工林的近自然化过程。

 
 
[ 学院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浅论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原则与对策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13709183534",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欢迎您光临 陕西园林网 陕西源景园林网携手本站打造陕西园林行业交流平台 QQ:1390293336(园林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