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中外檐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木统建筑木雕的起源很久,安阳殷墟出土的雕花木板说明中国2000年前就有了木雕艺术。秦汉时期木雕装饰艺术的运用就非常普遍,唐宋时期的建筑木雕呈现出朴素大方的风格,激发简朴。到了明清时期,木雕装饰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
隔扇,槛窗
在玻璃出现以前,传统木门窗是裱糊纸张或绫绢的,需要以棂条作骨架。唐宋时期的制作是垂直与水平条相交的格式,有棋盘格、书条川灯格等。宫式隔门的棂子式样最早出现在元代,一直沿用至明清。当玻璃出现后,窗棂变得更为繁琐,中心部分留出来安装玻璃,四周作裱糊,出现了八角景嵌、花结嵌、葵式嵌、冰纹嵌等多种格式,疏密有致,造型精美。到晚清发展为更为繁杂的纹样,诸如:海棠菱角式、回纹万字式、如意菱花式等等。隔扇的抹头和裙板木雕依据不同的建筑规格,其内容和纹样也不同。宫廷装饰团龙纹、下抹头板芯饰翔龙纹、庙宇装饰卷草纹,居民以福、禄、寿、喜、万字回纹装饰。
支摘窗,帘架,夹木窗
支摘窗在殿堂、庭院、民宅均有安装,木雕装饰纹样繁多。常见的有福、禄、寿。还有步步锦、盘肠纱、夹杆条玻璃等。帘架用在明间隔扇的外面,以横批、眉子、腿子、风门组成,上下两端用莲花楹斗及荷叶墩安装。夹门窗多用于居民,门在中间,两边砌墙,墙上安窗扇,都有木雕装饰。
雕花栏杆
栏杆也是传统建筑的重要木构件,在楼层平台、回马廊、亭榭临边之际都有栏杆。除了安全防护功能外,栏杆还发挥着装饰功能,装饰纹样有龟纹云心、锦纹风轮、万字花心、荷叶卷草、富贵宝瓶、如意纹等。短栏又称尺栏,装饰纹样有双环式、单环式、六方四联式、八块柴式,大多为几何纹样组合。长栏含3~4个小单元图案,有灯景式、藤茎式、二仙传桃式、葵式、宫式等。
内檐小木作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内檐木雕装饰包括木隔断、罩、橱、博古架等,木雕装饰玲珑剔透,极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木雕隔断墙
碧纱橱的组成构件是隔扇,有6抹、5抹、4抹、2抹(落地明造)。扇心木雕有宫式、菱花心与棂条花心等种类,还有步步锦、龟背纹、冰裂纹等。罩的种类很多,有落地罩、几腿罩、栏杆罩、炕罩等。落地罩的中心可以做成不同造型的门,如:园光罩正中心开正园门洞,旁处做冰裂纹。八角罩的门洞为八等边形,做万子回纹,其风格庄重大方,观赏性强。故宫西六宫体元殿内的硬木雕花落地罩,工艺精益求精,极其华贵,全部纹样为卷草纹与小动物纹,体现了木雕艺术的极高成就。
板壁、太师壁、博古架
板壁是分隔室内空间的木板墙,大多置于进深的门问。为防止大面积木板变形还有的把木棂分成若干块,做成裙板绦环形式,施以绘画与雕刻。太师壁多见于南方园林与公共建筑,是明堂后檐柱间的壁面装饰,形成视觉中心。博古架既是装饰物件,又是陈设性家具。它的格架分割优美,比例多变,可称得上是文化品位高的陈设性装饰构件。
天花、藻井
室内天花堪称装饰中的精华,明清时分为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井口天花是高等级装修,由支条、天花板、帽梁组成,绘以团龙、翔龙、团鹤及花卉纹样。更高档次的天花板不做绘画而做木雕。海墁天花俗称平天花,是用得最广泛的天花装饰手法。
其他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古代传统建筑的其他部位,如:月梁、梁坊、柁墩、瓜柱与角背都不同程度地有木雕装饰。装饰纹样有荷叶、卷草、动植物等。功能不同的木构件,经过美化都具有装饰作用。雀替的两面均有木雕,重要的建筑用龙纹,次要的建筑用卷革纹。牛腿表面积较大,供雕刻的地方很多,动物、植物、器物甚至人物都可以刻到牛腿上,装饰手法有浮雕、深雕、透雕等等,有的牛腿甚至是镂空的木雕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