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 » 园林百科 » 方案 » 正文

林业局专题片解说词配音脚本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26  浏览次数:191
核心提示:林业局专题片解说词之一:林业专题片解说词: 谱写新篇章盛夏时节的大兴安岭林区群山滴翠,百花争艳,万顷林海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座落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南麓的阿尔山林业局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毗邻,边境线长83公里,是进入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南大门。(影像:林业局全貌、边境风光)阿尔山林业局始建于1946年,生
 林业局专题片解说词之一:林业专题片解说词:

    谱写新篇章盛夏时节的大兴安岭林区群山滴翠,百花争艳,万顷林海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座落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南麓的阿尔山林业局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毗邻,边境线长83公里,是进入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南大门。(影像:林业局全貌、边境风光)
阿尔山林业局始建于1946年,生态功能区面积48.3万公顷,地跨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两个行政区域,其中,处在兴安盟行政管辖的生态功能区面积为33.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0%,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唯一一个处在兴安盟行政管辖区内的林业局。现有贮木场、运输队、森防站、森调队等基层单位16个,科室部门23个;共有全民职工2562人、集体职工342人、知青工6314人、离退休职工3962人。
阿尔山林业局开发建设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材1200多万立方米,上缴利税1.7亿元,是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现人工造林有效保存面积百万亩的林业局。该局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森工系统人工造林百万亩企业”、“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先进企业”、“全区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天保工程”实施后,阿尔山林业局认真履行生态建设和保护职能,木材生产任务量由1998年的18.1万立方米缩减至目前的8.1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逐年增长,到2009年末,森林面积34.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2426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71.4%,生态系统得到全面系统的保护。
阿尔山林业局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坚持不移的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对保护好大兴安岭做出重要指示的同时,以“解放思想抓机遇,毫不动摇保生态,只争朝夕谋发展,关注民生促和谐”这一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指针,按照林管局提出的“树立生态文明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要求,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活动。两年来,林业局生产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干部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明显提升,“双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力开展“双新”建设的同时,林业局进一步加强了生态建设、企业管理、森林经营、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作为林区的南大门,阿尔山林业局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外界展示林区良好形象。
一、统筹兼顾  突出特色  双新建设成效显著为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新林区建设活动,林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党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新林区建设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双新建设活动进行研究和议定,多次深入实地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加快推进新林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制定了《阿尔山林业局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实施方案》、《阿尔山林业局争做文明职工活动方案》、《“双新”建设标准化管理考核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了时间进度、整治项目、实施步骤和把握原则,坚持长远规划和集中整治统筹安排,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组织实施。
为了彻底改变陈旧的局容局貌、场容场貌,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林业局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本着能修则修、宜改则改、当拆则拆、必建方建、美观实用、文明整洁的原则,对处在核心景区内的金江沟林场、天池林场、柴源林场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为集中连片、建筑年限较短的砖木结构职工住宅,统一更换了彩钢瓦、防盗门和塑钢窗;拆除了板夹泥房屋,新建砖木结构住宅2000余平方米;为职工家属区庭院统一制作了木制栅栏、盖建了仓房;粉刷了职工住宅墙体;拆除了废弃闲置的房舍、建筑物,平整后种植了树木、花草。场区内修建了花坛、草坪、停车场共76830平方米,硬化了场区道路15450延长米,场区内种植了云杉、山丁子树、稠李子树和各种花卉;对林场办公场所、职工食堂进行了修缮和改造,更换了办公用品和餐具,室内铺设了地面砖;按照生态环保、方便适用的原则修建了9个水冲式厕所。通过综合整治,林场面貌大为改观,不但改善了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而且实现了林场与景区的协调发展。
去年,林业局启动了10万平方米的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阿尔山林业局与阿尔山市政府联合成立了棚户区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和工程建设指挥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按照城市建设规划,以属地政府为主,在规划、选址、拆迁、回迁、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由政府主要负责实施,企业大力配合。在实施过程中,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把各道关口,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今年  月,局址地区  栋成棚户区改造楼房全部完工,  户林业职工告别了低矮的棚户区,搬进崭新明亮的新居。同时,按照宜楼则楼、宜平则平、宜建则建、宜修宜修“的原则,今年,林业局重点加大了平房改造力度,对380户集中连片的平房区进行了维修改造,使职工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林业局加强了检查站标准化建设,投入200多万元资金,重点对旅游沿线的三个林政防火检查站进行了新建或修缮。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各检查站的基础设施,修建了水冲式厕所、备品仓库、护坡、护栏和花坛;更换了办公桌椅和生活用品;重新制作安装了堵卡栏杆;规范了统一的站牌、警示牌;将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检查人员照片上墙公示;检查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文明执法,树立了服务窗口的良好形象。


林业局专题片解说词之二:林业专题片解说词林业专题片解说词——谱写林区新篇章

    盛夏时节的大兴安岭林区群山滴翠,百花争艳,万顷林;阿尔山林业局始建于1946年,生态功能区面积48;阿尔山林业局开发建设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天保工程”实施后,阿尔山林业局认真履行生态建设;阿尔山林业局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坚;一、统筹兼林业专题片解说词——谱写林区新篇章 作者:中国配音联盟 来源: 日期:2011-11-23 11:59:52 人气:22本文关键字标签:配音 宣传片配音 专题配音 广告配音 外语配音 粤语配音 专题片解说词 宣传片解说词 专题片解说词范 公司简介范文 广告文案盛夏时节的大兴安岭林区群山滴翠,百花争艳,万顷林海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座落在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南麓的阿尔山林业局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毗邻,边境线长83公里,是进入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南大门。(影像:林业局全貌、边境风光)
阿尔山林业局始建于1946年,生态功能区面积48.3万公顷,地跨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两个行政区域,其中,处在兴安盟行政管辖的生态功能区面积为33.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0%,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唯一一个处在兴安盟行政管辖区内的林业局。现有贮木场、运输队、森防站、森调队等基层单位16个,科室部门23个;共有全民职工2562人、集体职工342人、知青工6314人、离退休职工3962人。
阿尔山林业局开发建设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材1200多万立方米,上缴利税1.7亿元,是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现人工造林有效保存面积百万亩的林业局。该局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森工系统人工造林百万亩企业”、“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先进企业”、“全区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天保工程”实施后,阿尔山林业局认真履行生态建设和保护职能,木材生产任务量由1998年的18.1万立方米缩减至目前的8.1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逐年增长,到2009年末,森林面积34.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2426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71.4%,生态系统得到全面系统的保护。
阿尔山林业局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坚持不移的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对保护好大兴安岭做出重要指示的同时,以“解放思想抓机遇,毫不动摇保生态,只争朝夕谋发展,关注民生促和谐”这一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指针,按照林管局提出的“树立生态文明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要求,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活动。两年来,林业局生产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干部职工群众的精神风貌明显提升,“双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力开展“双新”建设的同时,林业局进一步加强了生态建设、企业管理、森林经营、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作为林区的南大门,阿尔山林业局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外界展示林区良好形象。
一、统筹兼顾 突出特色 双新建设成效显著为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新林区建设活动,林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党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新林区建设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双新建设活动进行研究和议定,多次深入实地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加快推进新林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制定了《阿尔山林业局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实施方案》、《阿尔山林业局争做文明职工活动方案》、《“双新”建设标准化管理考核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了时间进度、整治项目、实施步骤和把握原则,坚持长远规划和集中整治统筹安排,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组织实施。
为了彻底改变陈旧的局容局貌、场容场貌,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林业局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本着能修则修、宜改则改、当拆则拆、必建方建、美观实用、文明整洁的原则,对处在核心景区内的金江沟林场、天池林场、柴源林场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为集中连片、建筑年限较短的砖木结构职工住宅,统一更换了彩钢瓦、防盗门和塑钢窗;拆除了板夹泥房屋,新建砖木结构住宅2000余平方米;为职工家属区庭院统一制作了木制栅栏、盖建了仓房;粉刷了职工住宅墙体;拆除了废弃闲置的房舍、建筑物,平整后种植了树木、花草。场区内修建了花坛、草坪、停车场共76830平方米,硬化了场区道路15450延长米,场区内种植了云杉、山丁子树、稠李子树和各种花卉;对林场办公场所、职工食堂进行了修缮和改造,更换了办公用品和餐具,室内铺设了地面砖;按照生态环保、方便适用的原则修建了9个水冲式厕所。通过综合整治,林场面貌大为改观,不但改善了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而且实现了林场与景区的协调发展。
去年,林业局启动了10万平方米的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阿尔山林业局与阿尔山市政府联合成立了棚户区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和工程建设指挥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按照城市建设规划,以属地政府为主,在规划、选址、拆迁、回迁、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由政府主要负责实施,企业大力配合。在实施过程中,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把各道关口,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今年 月,局址地区 栋成棚户区改造楼房全部完工, 户林业职工告别了低矮的棚户区,搬进崭新明亮的新居。同时,按照宜楼则楼、宜平则平、宜建则建、宜修宜修“的原则,今年,林业局重点加大了平房改造力度,对380户集中连片的平房区进行了维修改造,使职工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林业局加强了检查站标准化建设,投入200多万元资金,重点对旅游沿线的三个林政防火检查站进行了新建或修缮。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各检查站的基础设施,修建了水冲式厕所、备品仓库、护坡、护栏和花坛;更换了办公桌椅和生活用品;重新制作安装了堵卡栏杆;规范了统一的站牌、警示牌;将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检查人员照片上墙公示;检查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文明执法,树立了服务窗口的良好形象。
林业局累计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在生态功能区和旅游景区设置了30余块醒目的生态宣传牌和标识。特别是新林区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分别在银江沟温泉路口、伊尔施八公里检查站、柴源检查站、阿尔山东南检查站分别设立了大型生态宣传牌和标识,提高了职工群众和游客的生态文明意识。
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加强了各生产作业伐区、作业场地、楞场及贮木场场区的清洁、文明生产工作。各基层单位全面清理了场区、办公场所、房前屋后、工作区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设置了垃圾箱和垃圾填埋处理点,对场址周边、房前屋后进行绿化和美化。林业局机关办公楼和宾馆进行亮化工程改造。同时,林业局还开展了公路两侧、四旁绿化工作。去年以来,共完成森林景观扶育 市亩,公路两侧绿化造林 市亩。
二、强化资源管护措施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林业局坚持生态优先,不断提升生态保护与利用水平。针对生态功能区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较多的实际,提前介入,积极帮助建设单位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依规收取补偿费用,依法加强监管,做到了守土有责。适时开展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配合内蒙古林业监测规划院对生态功能区内的森林资源进行了二类调查,对森林资源重新进行了区划,为科学合理经营打下了基础。在严格执行森林资源管理各项政策和规定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严格控制“三总量”,做到了计划、限额“两不超”。从伐区踏查、调查设计和源头生产抓起,合法、合规、合理落实生产作业场地。全面推进小原条下山,主伐原条下山率达到98%以上,扶育伐原条下山率达到了100%。对高山陡角、运距较远和作业难度大的伐区,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可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贮木场全面推行效益造材奖罚办法,把产品质量与职工工资和经济效益挂钩,长材准确率、径级准确率、等级准确率达到了98%以上,提高了经济材比重。
按照“投重兵,打小火,当日灭,立大功”的扑火理念,今年,林业局新配备了8台防火运兵车,并配发给8个林场,为扑火队伍快速到达火场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改善防火办公室的办公环境,加强专业扑火队伍标准化建设,林业局投入 万元资金,对防火办的办公楼进行了改扩建。在今年的春防工作中,林业局加强了防火宣传、火源管理、计划烧除、林火监测、专业队伍建设等项工作,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春防期间未发生一起火警火灾,为实现连续12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打下了坚实基础。 阿尔山林业局在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预警监测的同时,采取无公害防治措施,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控,2009年防治森林有害生物面积10.6万亩。今年5月15日至27日,阿尔山林业局开展了飞机防治落叶松鞘蛾工作,采用飞机超低量喷洒生物药剂阿维菌素乳油的方法,对柴源施业区、立新施业区的落叶松鞘蛾进行了飞机防治。飞防历时12天,共飞行作业31架次,完成防治面积17.76万亩,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扎实开展营造林工作,在造林过程中,层层签订造林和管护合同,适时组织生产,严格各道工序管理,今年春季完成人工更新造林 万亩,当年成活率达 %;森林抚育完成 万亩,更新造林成活率和管护质量不断提升。
三、加强制度建设 企业经营管理科学规范林业局严格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在规范化和精细化上下功夫,保证了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如期完成。
充分发挥5个常设工作组的作用,对生产经营重要环节严格把关,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严格执行常委会、党政联席会、总经理办公会等议事规程和会议制度,提高了会议质量。坚持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使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水平得到增强。按照“严、细、实、余”的原则,编制了年度生产、财务计划,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在确保职工工资、有效益生产和后续产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轻、重、缓、急进行资金支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对林业局机关和基层单位进行了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压缩编制,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巩固“质量管理年”活动成果,大力开展了增收节支活动。
制定了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10年实施细则和任务台帐,明确了预防体系建设责任和目标。重点加强了对资源林政、木材销售、煤炭采购等方面的效能监察,防止了企业利益流失。
林业局严格执行木材销售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把销售管理的每一道环节,简化办事程序,使销售全过程公开、透明。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发展,适时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多次派出调研促销工作组,进行市场调研和促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协调铁路部门增加运力,通过铁路、公路、地拨三管齐下,抢运抢销,大力压缩库存。今年上半年,共完成木材销售88106立方米,平均售价711.78元/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6271万元。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软实力不断提升阿尔山林业局围绕企业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在职工中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勤奋求实,团结奉献,构建和谐,富民强企”的企业精神。为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林业局运用企业文化教育,实行精神鼓励和智力培育,在企业中营造尊重人、关心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文化氛围,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使企业更聚凝聚力。 林业局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加强优秀精神产品的创作和开发,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每年均举办了职工“书法比赛”、“摄影比赛”、“棋类比赛”、 “乒乓球比赛”、“太极拳表演赛”、“拔河比赛”、“和谐促发展,双新绘蓝图”主题演讲比赛、“端午节万人登山寻宝”活动、“自行车慢行赛”、“夏日激情广场歌会”“杜鹃山庄大舞台”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升了职工群众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素质,营造了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有力助推了新林区建设。
林业局为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了《阿尔山林业局2010——2012年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林业局在延伸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拓展企业文化内涵,丰富企业文化内容,提升企业文化品位。今年,林业局出版了文学书籍《灵山圣水》、旅游书籍《走进阿尔山》,建立了林业局门户网站,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贴近时代,更加符合林情,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五、积极培育 重点推进 替代产业不断壮大阿尔山林业局将矿产业和旅游业确定为替代产业重点培育,使经济发展方式得到了转变。
为了做大做强矿产业,林业局对石灰石矿进行了改扩建,实行股份制经营,年生产能力达到了100万吨,与乌钢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2009年,销售矿石15万吨,实现产值1530万元,实现利润120万元。对其它矿产资源,按照林业局拟占30%的股份和收益权,正在进行前期工作,争取尽快转采。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核心景区职工群众发展旅游经济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从几年前的动员引导,形成了积极参与的可喜局面。特别是2008年以后,已经形成的旅游服务业收入骤增,最多的年收入达到了40余万元,极大触动了职工群众发展旅游经济的积极性。今年,林管局通过股权转让吸纳阿尔山林业局为阿柴旅游公司的股东,明确了阿尔山林业局的经营职能,同步理顺和明确了森林公园的林业行政管理体制。今年6月,林业局成立了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加强对森林公园的保护和规划执行情况、项目建设等的监管,对破坏资源、违背规划等行为进行治理。同时,林业局全力参与了景区建设和经营,与阿柴旅游公司密切配合,统一规范建设了“林俗村”,引导职工群众规范发展旅游服务业。在符合阿柴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和阿尔山市城市建设规划的前提下,阿尔山林业局对银江沟温泉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分三期建设温泉休闲度假村,得到了林管局的肯定和支持。目前,银江沟温泉度假村一期工程和附属设施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六、坚持以人为本 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林业局将改善民生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和380户平房改造工程,大大的改善了职工群众的居住条件。去年以来,林业局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进一步理顺了职工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低收入群体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将职工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全部纳入属地政府统筹;为91名非公负伤、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132名特繁工种职工、59名特繁工种集体职工、12名符合年龄的职工办理了退休。按照10%的幅度继续为在岗职工调增工资,使在岗职工人年均工资达到了12600元。
新林区美景入画来。如今,走进阿尔山林区,所到之处新风扑面,全局干部职工正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新林区建设新篇章。(李蒙)
林业专题片解说词——追求卓越 创造辉煌本文相关搜索关键词:专题配音、 专题片解说词 宣传片配音 外语翻译配音、粤语配音、广告配音雄浑绵亘的鄂东北大别山南麓,镶嵌着一颗璀璨的绿色明株--红安。在17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息着65万红安人。
红安的地势北高南低,县北部低山连绵,南部丘陵起伏;岗地、河川与冲积小平原纵横交错,构成多种区分有致的地貌单元。大自然的慷慨,给予红安发展林业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巍峨的老君山、天台山、大斛山、紫云寨、游仙山山山相连,岭岭相接,在县北部由西向东蜿蜒伸展,宛如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护佑着红安的生灵土地,调节着自然的风霜雨雪;是红安的山水之魂,生态天堂。
红安是革命的老根据地之一,在这块土地上,走出了三支红军主力,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韩先楚、秦基伟等两百多名将军;岁月如烟,沧海桑田;忽如一夜春风来;一、生态建设篇;满目荒凉成往昔,青山绿水今犹在;一是全面实行荒山植树造林;二是加强杉木用材林基地建设;三是加大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力度;二、产业建设篇;红安国有林场建设50年来,共发展以马尾松、湿地松;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变革,政;一是突破性发展木材生产加工业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韩先楚、秦基伟等两百多名将军。
岁月如烟,沧海桑田。红安的林业建设所走过的是一条曲折的艰辛路;战争、烽火,虽然缔造了红安英雄辈出的光辉历史,然而,也给红安人留下了几十万亩光秃秃的荒山。解放以后,不屈不挠的红安人虽然几经拼搏,但由于岁月的蹉跎,红安的山似乎也是凝滞、沉重的。坚强的红安人为此垂下了屈辱的头。历史的昭示,留给靠山吃山的红安人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使命呢?
忽如一夜春风来。1958年至1960年,经过省、地、县几级不懈地努力,终获国家批准,在红安县北部划出近20万亩荒山,组建成立了国有天台山、老君山、大斛山、紫云寨、游仙山等五大林场;并配套组建了一个国有苗圃。以武汉知青、河南移民和红安当地热血青年组成的近千名林业建设大军,开赴红安北部的荒山野岭,携草而居,餐风宿露,前赴后继;开始谱写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建设生态红安的壮美诗篇。
一、生 态 建 设 篇满目荒凉成往昔,青山绿水今犹在。五十年来,国有林场肩负着征服荒山的时代责任,承载着生态恢复的历史使命,为红安的林业生态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五十年的艰辛历程,红安国有林场的生态建设之路留下了辉煌的足迹。
一是全面实行荒山植树造林。建场初期至七十年代末,红安国有林场的主要任务是全面绿化荒山。这一时期是国有林场最艰辛、最困难的时期,老一辈林业工人住茅棚、吃菜团、饮山泉,靠两个肩膀和一张铁锄向荒山宣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苦创业,造林不止。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以营造马尾松为主,尽快消灭荒山,林业生产得到迅猛发展,林场每年营造马尾松林7000余亩,其他树种造林4000余亩,成活率达85%以上。共完成以马尾松为主的荒山植树造林任务15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2%。
二是加强杉木用材林基地建设。文革时期,极左思潮涌动,对林业的客观规律认识不够,影响了林业的发展,在经营指导思想上,重取轻予,低产林分多,丰产林分少,经济效益低,国有林场急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为此,红安国有林场决策层和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从广西、湖南引种杉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打破了学术界在大别山地区不能发展杉木的断言,为国有林场发展速生丰产林找到了出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国有林场由营造马尾松林为主转向营造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整地方式由块状到全垦,继而到抽槽换土,提高了杉木成活率和生长率。在条件极为艰苦和简陋的情况下,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五大国有林场共营造杉木高效速生丰产用材林31900亩,活立木蓄积达36万立方米。形成了以杉木和马尾松为主体的用材林产业体系和多功能复合生态体系。
三是加大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力度。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林业建设的功能由侧重效益林业向生态林业和效益林业并重的方向转变,生态林业建设成为新世纪、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重头戏。为此,国家启动和实施了一大批生态保护建设项目。近十年来,红安国有林场先后承担了国家下达的"世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与保护项目"、"国债长江防护林工程项目"、"低丘岗地开发项目"、"日本政府贷款造林项目"、"德援造林工程项目"、"低产林改造项目"等生态保护项目建设任务,共完成造林面积近8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 四是组建森林公园,有效保护森林资源。2003年11月,红安申报的"天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获得批准,这是红安国有林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卓越成就的具体标志,是红安跻身绿色生态大县的里程碑。森林公园以自然山水和森林景观为主体,以历史传记、革命遗迹、风土民俗等人文景观为特色,经营面积6000公顷。在环境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方面正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
二、产 业 建 设 篇红安国有林场建设50年来,共发展以马尾松、湿地松、杉木等为主的用材林基地13.8万亩,活立木蓄积达到56万立方米,林木资产达到12亿元。建场以来,国家先后共投入资金1374万元,林场累计上交国家各类税金2000多万元,向社会提供木材50多万立方米,为红安的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变革,政府对林场的投入日益萎缩,林场亦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必须探索产业兴场的新路子。在求生存、谋发展的道路上,国有林场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人才、技术、管理等综合优势,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审时度势,循序渐进地走出了以木材生产加工、高山有机茶、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下立体种养业为主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使林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职工收入明显增加,和谐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突破性发展木材生产加工业。建场初期,国有林场为了尽快消灭荒山,造林时主要是营造绿化先锋树种马尾松,后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相继建成了一批以杉木、湿地松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成了木材生产加工的第一车间。到八十年代中期,林场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按照"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经营方针,并抓住国家实行经营性采伐的政策机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建设了一大批木材加工企业,建立起林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了国有林场的阶段性发展。历史进入新世纪,由于国家调整林业产业政策,保护天然林,对人工林实行严格限额采伐,国有林场率先响应国家号召,对木材加工企业全部关停并转,国有林场的产业建设亦从此步入多元化发展轨道。
二是全力培植高山有机茶产业。随着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格局被彻底打破,国有林场一度陷入了经济危机、资源危困的"两危"境地,发展举步维艰。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县林业局领导班子殚精竭虑,决心带领国有林场克难崛起,努力开展第二次创业。在进行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立足林场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高山有机茶产业,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产业建设上开创新的局面。十多年来,五大国有林场共建成高山有机茶园基地5000亩,为生产优质绿茶奠定了基础。在培植高山有机茶产业的过程中,红安县国有林场积极主动地与华中农业大学携手联姻,走规模扩张之路,实施"四精"战略和全程标准化生产,不遗余力地创品牌,出精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主导产品"茗蓿"牌老君眉茶,2000年荣获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04年通过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并荣获湖北省有机名茶和林博会一等奖;2007年通过QS质量安全体系认证;2008年申报全省精品名牌并可望获得批准,而且还通过了ISO9001国际标准体系认证。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红安国有林场高山有机茶产业已初具雏形,产业优势日益凸现。2008年,已生产优质茶叶近1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万元,茶叶收入已占国有林场总收入的50%以上,成为支撑林场发展壮大的半壁江山。
三是努力拓展森林旅游业。近几年来,绿色和生态旅游产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红安的森林旅游业起步较晚,正方兴未艾。2003年以来,红安国有林场以国有天台山森林公园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为契机,与天台山风景区有机融合,实行优势互补,大打生态旅游牌,取得了初步成效,每年可获森林旅游纯收入50多万元。
四是注重发展林下立体种养产业。近几年来,随着体制创新的不断深化,红安国有林场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国有民营,鼓励在岗林业职工承包现有的竹园、栗园、幼林地、荒山荒地、采伐迹地进行自主经营,发展家庭小林场。支持和倡导职工利用林下空闲地,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积极推广药材、食用菌和山野菜生产;支持发展养羊、养牛、养鹅等食草类动物生产,形成产业链,为林场的产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县国有林场98%的队点都发展有家庭林场,并做到了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2007年,国有林场职工户平收入近3万元;职工以场为家,安居乐业,促进了林场的和谐稳定。
三、自 身 建 设 篇在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林场干部职工的辛勤耕耘和积累,林场的自身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各项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加强经营管理体制建设。建场初期,林业生产计划和投资,均由省林业厅直接下达到场,实行用工定额和投资指标控制,由专署林业局统一检查验收结帐,职工按月按级别发工资。上世纪60至70年代,实行"三包奖赔"和"三基本"制度,总的原则是"多劳多得"。改革开放以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联接营林成果和经济收入,全年一次性承包到队、到职工,开始扭转"吃大锅饭"现象,旨在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1984年,县林业局对林场实行场长承包责任制。1998年,改革国有林场现行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原职代会、场委会的基础上,新成立监事会,建立职代会、场委会、监事会"三会"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国有林场的内部管理。此后,实行林场场长三年任期目标责任制,实现了经营管理的良性运行。
二是加强科技干部队伍建设。建场初期,林场的干部和科技人员由省直接委派,先后从省交通厅、林业厅、水利厅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派出271名干部和科技人员参加林场建设,其职级最高者有副厅级和正师级。文革时期,林场干部和科技人员由县人委会任命,一般为工农干部,科技人员多为林业院校毕业生,多数人员都受到了冲击和摧残。1980年以后,各林场负责人大部分是中、青年科技人员,目前,国有林场共有管理干部42人,其中党员36人,具有本科文凭6人,大专文凭12人,中级职称28人,平均年龄36岁。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五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林场的落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场、队、点全部实现了"四通"。到目前为止,国有林场共建房屋44000平方米,其中楼房13幢,面积16800平方米;购置工作用车13辆;茶叶生产线6台(套);修公路156公里,其中硬化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88公里;铺设供水管路34公里;购置电脑18台;在岗职工人人有手机、户户有摩托车,总固定资产达到1200多万元。 满园春色关不住,硕果累累缀林间。国有林场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林业科技工作也齐头并进,成就斐然。其中:"红安县青茶---泡桐人工混交林效益研究"1986年获省林业厅和农业区划办三等奖,1993年被省科委审定为科技成果;"湖北省国营林场森林经营档案"获1989年省林业厅成果证书;"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获1986年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马尾松种源变异和种源区划研究"获1989年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杉木无性系繁殖技术研究"获1993年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罗田垂枝杉种源发现及其保护研究"获2005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有林场多次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八十年代曾被评为"全省多种经营先进单位";九十年代被评为"全省国有林场二次创业先进单位";老君山林场先后被省、市林业局授予"红旗林场";老君山林场、天台山林场分别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文 明 和 谐 篇努力提高国有林场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使林场在发展壮大中更具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历届林场领导班子的重要抓手。他们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在改革中锐意进取,在发展中提炼升华,谱写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建场初期,老一辈林业工作者披肝沥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不图名利的品格是国有林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永恒的红安林业精神!红安国有林场的日益繁荣昌盛,得益于这种精神的代代传承。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市场经济和"拜金"浪潮的冲击下,国有林场始终抓住传统教育不放松,十分重视对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近几年来,国有林场结合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激励干部职工讲党性、讲政治、讲原则、讲大局、讲奉献;同时,大兴学习之风,积极鼓励和引导干部职工学政治理论,学科技知识,学兴林致富技能,促使林业工人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和完善自我。
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红安国有林场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注重文教卫生工作。早在建场之初,就超前创办了"天台山林业学院"和"紫云寨林业中学",为林场培养了一批建设人才。林场建成后,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先后在有条件的林场兴办了职工子弟学校,每个林场都建立了医务室,配备有专职医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林场的文艺队、篮球队、宣传队在全县出类拔萃,极尽风流。林场科技人员和文学骨干的科研论文、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都时见于国内各大报刊、杂志。近几年来,国有林场克服各种困难,在全县率先落实了职工全员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使职工病有所治,老有所养。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多年以来,国有林场始终带头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接受地方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抓好自身发展,服务全县经济建设,在抗灾救灾、扶贫济困、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各项社会经济事业中率先垂范,不讲价钱,体现了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正因如此,五十年来,国家和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红安国有林场无数的殊荣和鼓励,足以让其感到骄傲和自豪。
风物长宜放眼量,沐浴风雨见彩虹。五十年的足迹,五十年的历程,谱写了发展林业事业的秀美华章;卓越的追求,辉煌的成就,是绿色红安,生态红安永恒的见证。
在巍峨的大别山南麓,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有一颗镶嵌在京九线上的明珠——麻城市。 麻城之名始于东晋,因后赵部将麻秋在此筑城而得名。
麻城是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气候分界线,具有南北气候兼优的特点。全市版图面积540万亩,地势为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呈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地形,地貌分山区、丘陵、平原三种类型,面积各占三分之一。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植被茂盛,昼夜温差大,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果实营养积累丰富。
麻城境内溪流密布,山涧众多,1580多条大小河流,汇成纵贯境内的举水、巴水水系,以龟山山脉为分水岭,各依地势自北向南流入长江。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66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9.2%,有林地面积255万亩,森林覆盖率山区70%,丘陵50%,平原28%,活立木总蓄积量475万m3;麻城生态和谐,山川秀美;这里高山云雾茶碧绿//这里板栗万树果满枝//这里;麻城林业形象提升,社会认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开展森林抚育建设生态家园;——加林局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程工作纪实;加格达奇林业局地处伊勒呼里山南麓,是生态建设型林;林业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为确保调查设计质量,加林局调查设计队以建设生态万m3。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乔灌木树种有61科299种,野生动物19目43科78种。
麻城生态和谐,山川秀美。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非常注重生态建设,先后实施了灭荒工程、绿色致富工程、世行造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及德援工程,消灭宜林荒山64万亩,实现人工造林80万亩,封山育林140万亩,森林覆盖率山区由52%上升到70%,丘陵由35%上升到50%,平原由22%上升到28%。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50%,空气质量达到优级标准,人均森林面积达到2.13亩,建立省级、县级生态公益林50余万亩,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龟峰山森林公园万亩古杜鹃林,每年春夏杜鹃花开放时节,满山鲜艳,红艳似火,如彩霞绕林,被称为“华中一绝,全国少有”;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色优美,春秋季节,成群的白鹭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上空翩翩起舞,蔚为壮观;浮桥河湿地70多个大小岛屿天水相连,碧波荡漾,是鱼类、两栖动物和候鸟的乐园;麻城城区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城乡道路、河堤、农田林网纵横;乡村绿色掩映,鸟语花香;山上四季常青,山涧碧水长流,山脚鸡犬之声相闻,一派和谐景象。 麻城林业经济繁荣,独具特色。改革开放以来,麻城林业经济飞速发展,板栗、油茶、柿子、银杏、药材等经济林面积、产量、效益迅速提升,特别是板栗、油茶两大产业,面积分别达到85万亩和18.7万亩,年产量达到6000万斤和1400万斤,成为全国“板栗之乡”、“油茶之乡”;以马尾松、杉木、意杨等为主的木材产量每年达到20000立方米;木材加工、松脂加工、木本油料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迅速壮大,年产值达到8.3亿元,林业经济成为麻城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2%,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1%。
这里高山云雾茶碧绿//这里板栗万树果满枝//这里蚕丝织绵绣//这里福田油茶漫山野//这里水草丰盛牛羊壮//这里桃花春水鳜鱼肥。这是全国板栗之乡、全国油茶之乡。
麻城林业形象提升,社会认同。在局长陈水林的带领下,麻城林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大步迈进,林业形象大幅提升。森林公安民警、木材检查员、林政员、野生动物保护员活跃在麻城的各个角落,时刻准备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成为森林的“保护神”;林业技术员活跃在山头林间,指导和帮助林农科学造林、科技育林,被农民称为“科技财神”;林业局新建起了办公楼,19个林业站、检查站、林场、派出所新建或改建了办公场所,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也开始了争创AAA级风景区的步伐;步入新世纪以来,局领导班子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异成绩,取得了“退耕还林先进县市”、“先进党组织”、“服务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十几项荣誉,并被市政府授予2006-2007年度“文明单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赞美留住了人间美景的诗句。看今朝,麻城正以争创全省林业生态先进县市为契机,将城市装扮的更加和谐美丽。
开展森林抚育 建设生态家园——加林局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程工作纪实加格达奇林业局地处伊勒呼里山南麓,是生态建设型林业局,森林经营总面积96万公顷。1991年建局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木材,在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生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国家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程的开展,为八万里兴安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使茫茫林海焕发出勃勃生机。2010年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加林局严格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科学谋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
林业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传达、学习国家林业局和集团公司有关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以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计划、财务、资源、营林、验收、森调、纪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制定并通过了《加格达奇林业局2010年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把试点工作纳入到年终目标考核重要指标。林业局同林场签订责任书18份、作业合同24份,林场同作业组签订作业合同112份。
为确保调查设计质量,加林局调查设计队以建设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为目标,坚持砍优质线、立优质桩、出优质设计的“三优”原则,全体队员深入全局96万公顷施业区内加班加点认真做好调查设计工作,累计完成调查设计23.97万亩,按计划批复23万亩,为中幼林抚育补贴试点生产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为确保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程质量,林业局多次举办抚育试点工作培训班,对林业局资源、营林、验收、森调部门技术人员及各生产作业单位主管进行培训,详细讲解国家林业局和集团公司关于开展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技术规程、标准。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示范伐区,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生产规程和相关技术标准,为提高生产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促进林业职工就业,增加职工收入,23万亩试点任务全部由林业局职工、家属及本地林农人员承担,投入作业机具659台、车辆60台,作业组112个,作业人员1753人,其中87%为林业局职工,13%为职工家属和本地林农人员。
为保证生产外业质量,林业局实行处级领导包片、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制度,做到处级领导检查场地不少于30%,部门领导不少于60%,跟班技术人员达100%。形成了技术员蹲点、部门领导包线、主管领导抓全面的良好局面。在生产期间,营林部门实行包安全、包质量、包进度的“三包”措施,确保作业质量达标,作业数量达到100%。同时,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加大对验收过程的监督管理,坚决执行营林生产验收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杜绝了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为确保补贴试点工程阳光、透明,林业局不断加强管理,积极运作,实现了生产资金单独设帐、单独管理,专款专用;生产计划单列独立运行;采伐限额独立管理;在内业建设上,实行信息报告制度和档案规范化管理,各生产单位对林业局实行生产进度日报,林业局向集团公司实行旬报制,生产进度上墙,各类文、图、表单独归档,实行数字化管理,做到图、表清晰、数字准确,为生产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截止2011年3月,全局完成中幼龄林抚育生产作业面积23万亩,完成计划的100%。直接安排1753人就业,增加就业岗位228个,从事作业职工实现人均增收4431.30元。真正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丰收。

 
 
[ 学院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林业局专题片解说词配音脚本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13709183534",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欢迎您光临 陕西园林网 陕西源景园林网携手本站打造陕西园林行业交流平台 QQ:1390293336(园林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