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程 » 水电工程 » 正文

水利景区开发的三大原则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25  浏览次数:813
核心提示:我国84000多座水库所在地大多风景优美,在青山绿水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具备旅游开发资源的占80%以上,但已开发的尚不足40%
 
我国84000多座水库所在地大多风景优美,在青山绿水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具备旅游开发资源的占80%以上,但已开发的尚不足40%。近几年,水利行业依托水利工程形成了大量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水利旅游工作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水利部已将水利旅游与供水、发电并列为水利经济的三大内容。笔者认为在水利旅游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统一规划严格保护 

    水利旅游景区开发必须防止滥用自然旅游资源,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充分估计景区的承载能力,强调保护性开发。 

    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前期工作不仅要考虑如何满足技术规范要求,保证安全,保护水环境,还应考虑美化工程及附属设施,如何更好地促进水利风景区的形成。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应作为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和竣工验收的环境评价参考标准。 

    定位的独特性 

    世界旅游组织把独特性作为景区开发的第一要素。对水利旅游景区个性的认识和把握要准确,水利旅游景区要有特色。定位应建立在深入调研、考证和提炼基础之上,独特性来自于对景区内涵的深刻挖掘、比较和揭示。要注重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并且不断地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这样才能吸引游客。水利主管部门应该深入调查、考证,要围绕“水”这个水利旅游的灵魂和得天独厚的水环境大做“水”文章,将水利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水利旅游景区的建设,应该寓教于乐。使游人在享受现代水利所提供的优美环境景观,情操得到陶冶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了解水文化、认识水利、热爱水利、宣传水利,使水利旅游景点、景区对提高全民族的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意识起示范作用,成为展示现代水利风貌的窗口。 

    要正确分析、评价与发掘水利旅游资源的美学观赏价值,特别是要分析某些物体形象或意境的象征性,以达到借景抒怀、陶冶情操的目的。 

    创新水文化水 

    在为人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开启人们的思维和智慧,为人们提供着精神营养。水与历史文化相交相融,形成了一个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依存的水文化。丰富而有民族特色的水文化积淀、凝聚、物化在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 

    开发水利旅游景区,不仅要维护、宣传,而且要发掘、利用山水名胜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创新水文化。新发现、新开辟的景区,在创建必要的人文景观的同时,更应着力为其创造新的文化内涵。古人很懂得文化对山水景观的意义和作用,每一景区景点的开发,每一亭台楼阁的创建或重建,都要撰铭、作记、赋诗。而现在,在水利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和建设中,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短视行为屡见不鲜,这些现象最终将影响景区的经济效益。

 
 
[ 工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水利景区开发的三大原则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13709183534",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欢迎您光临 陕西园林网 陕西源景园林网携手本站打造陕西园林行业交流平台 QQ:1390293336(园林网管理员)